
(1).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顔色。亦泛指多種顔色。 南朝 梁 江淹 《構象台詞》:“雲八重兮七色,山十影兮九形。”
(2).七類。
“七色”的詳細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七色”指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基礎顔色,源于太陽光經折射或色散後形成的可見光譜。這一概念在自然界中典型表現為彩虹,故常被用來描述絢麗多彩的景象。
2. 科學背景
光的色散是七色的物理來源:當白光(如陽光)通過三棱鏡或雨滴時,不同波長的光折射角度不同,分解為七色光譜。其中,紅光波長最長(約620-760nm),紫光最短(約380-450nm)。
3. 引申與泛化
• 可泛指多種顔色,如“七色斑斓”形容色彩豐富;
• 在部分語境中代指“七類”,如文學、藝術中的多元性表達。
4. 使用場景
•自然現象:彩虹、極光等;
•文化藝術:繪畫、詩詞中比喻多樣性(如南朝江淹《構象台詞》中的“雲八重兮七色”);
•日常表達:形容事物色彩豐富或分類多樣。
5. 文化出處
最早可追溯至《莊子·外物》,後成為中文中描述色彩的經典表達,并融入民俗文化(如七色橋、七色花等意象)。
《七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彩虹的七種顔色。彩虹通常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顔色組成,因此稱為七色。
《七色》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采」字旁,采字旁屬于草字頭,表示與取、摘、撿等相關的意思。筆畫數為14畫。
《七色》這個詞的來源與彩虹的七種顔色構成有關。文化上,彩虹也有七情六欲的象征,因此《七色》也可以表示豐富多彩的事物。
《七色》的繁體字為「七色」。
古代漢字中的《七色》寫作「七絜」。其中「絜」是一種反射光的物質,表示光彩奪目。
1. 彩虹的天空上出現了七色的弧線。
2. 這部電影展現了社會的各種七色人生。
多色、五光十色、七彩斑斓、五顔六色
近義詞:豐富多彩、五彩缤紛
反義詞:單調、無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