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謂一切衆生輪迴趨向的七個地方。即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仙和阿修羅。《楞嚴經》從六趣中的天趣分出仙趣,故成“七趣”。《楞嚴經》卷九:“ 阿難 ,如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羅,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諸有為相,妄想受生,妄想隨業。” 清 黃宗羲 《汪魏美墓志銘》:“盡大地人,未有死者。七趣三世,如旋火輪,皆熾然而生。求不生者,了不可得。”
“七趣”是佛教術語,指衆生在輪回中可能趨向的七個不同境界。以下是詳細解釋:
七趣包括:
源自《楞嚴經》卷九,它将傳統佛教“六道輪回”中的天趣進一步細分,單獨列出仙趣,從而形成七趣概念。這種劃分體現了佛教對修行層次更細緻的認知。
傳統六道輪回包含地獄、餓鬼、畜生、人、天、阿修羅。七趣的特殊性在于将“仙”從天界獨立出來,強調通過修行雖可達長壽神通,但尚未究竟解脫。
這些境界被認為是由衆生業力與妄念所造,《楞嚴經》指出七趣皆是“昏沉諸有為相,妄想受生,妄想隨業”,強調輪回本質仍屬虛妄,唯有超越輪回才是解脫。
注:關于各趣的具體特征,可進一步查閱《楞嚴經》原文或權威佛學辭典。
七趣是一個漢字詞,由“七”和“趣”兩部分組成。其中,“七”是一個具有象形含義的漢字,表示數字7;“趣”則是一個具有會意含義的漢字,表示感興趣或喜歡的意思。
根據《康熙字典》,七趣的部首是足(趣的古體字是趺),其筆畫數分别為2和9。
七趣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可能是古代文人用來形容七個有趣的事物或七個趣味愛好的組合。在繁體字中,七趣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相同。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七趣的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但由于查找到的資料有限,無法給出确切的古代寫法。
1. 這本書真是七趣,我一下子就讀完了。 2. 小明喜歡探索世界各地的美食,可以說是個七趣之人。
七趣可以和其他詞組合成各種新詞,比如:
七趣之旅、七趣之人、七趣之書、七趣收藏等。
與七趣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魅力、興趣、喜好、有趣等。
與七趣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乏味、厭倦、無聊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