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漆身的意思、漆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漆身的解釋

(1).以漆塗身。 戰國 晉 豫讓 為 智伯 複仇事。《戰國策·趙策一》:“ 豫讓 又漆身為厲,滅鬚去眉,自刑以變其容。”《史記·範雎蔡澤列傳》:“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為厲披髮為狂不足以為臣恥。” 司馬貞 索隱:“﹝厲﹞音賴,癩病也。言漆塗身,生瘡如病癩。” 明 陸垹 《篑齋雜著》:“知同漆身,義比采薇。” 清 劉震 《易水歌》:“報仇更比漆身苦,兩人後先得死所。”

(2).以漆塗屍。為保存屍體的方法之一。《太平廣記》卷九六引《紀聞錄》:“﹝ 僧伽大師 ﹞至 景龍 四年三月二日,於 長安 薦福寺 端坐而終。 中宗 即令於 薦福寺 起塔,漆身供養。俄而大風歘起,臭氣徧滿於 長安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漆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特定的曆史典故和引申含義,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一、字面釋義

漆指用漆樹汁液制成的塗料;身即身體。組合後字面意為“用漆塗刷身體”,但實際使用時多與自殘行為相關,象征為達目的承受巨大痛苦。

二、典故來源(核心義項)

該詞源于戰國刺客豫讓的事迹。豫讓為替主公智伯複仇,不惜漆身為厲(癞),即全身塗漆導緻皮膚潰爛如癞瘡,以此改變容貌接近仇人趙襄子。此典故出自:

三、引申含義

  1. 矢志複仇

    象征以極端方式明志,表達不懼毀身以報深仇的決心。

    例:古人用“漆身吞炭”形容舍身複仇的忠烈之舉。

  2. 自我犧牲

    引申為為實現目标而承受肉體或精神上的巨大磨難。

    例:文天祥《正氣歌》中“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的忠烈精神,與“漆身”的自我犧牲一脈相承。

四、成語關聯

漆身吞炭

由豫讓事迹演化而成的成語,指通過毀容變聲隱匿身份,現多比喻舍身全義。

例:《漢書·蒯通傳》載:“山東之士……漆身為厲,被發為狂,卒戮于齊。”


參考文獻

  1. 司馬遷. 《史記》[M]. 中華書局, 1982.
  2. 劉向. 《戰國策》[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3. 班固. 《漢書》[M]. 中華書局, 1962.

網絡擴展解釋

“漆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

1.以漆塗身(曆史典故)

2.以漆塗屍(防腐方法)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文獻原文,可參考《戰國策》《史記》等古籍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白鶴仙幫骽蠶娘常譚魑魅沖量床裙初民蠢侪純一攧唇簸嘴東帝蛾緑耳膜唝嗃旱煙袋虎丘虎吻醬清僭竊際會雞籠景升豚犬頸飾樛樛九丘決科開後門扣角歌鲲龍狼居胥棱皮龜兩粵列侯曆序龍箫陋軀落選矛盾論免夫鳥啼花怨鷗閑前志請故潤筆資韶亮首術水蓼頌德悚戰隧洞兔鹘妥靈外方人網墨問斷伍什五州詳華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