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隱退。謂退居鄉裡。《後漢書·周黃徐姜等傳贊》:“悽悽碩人,陵阿窮退。” 李賢 注:“言賢者退而窮處。” 唐 白居易 《詠懷》:“故雖窮退日,而無戚戚顔。”
“窮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隱退、退居鄉裡,常用于形容賢者或士人主動選擇遠離世俗、安于清貧的生活方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後漢書》引用
《後漢書·周黃徐姜等傳贊》中提到:“悽悽碩人,陵阿窮退。”李賢注解為“賢者退而窮處”,表明賢能之士主動歸隱,甘于清貧。
唐代詩文
白居易在《詠懷》中寫道:“故雖窮退日,而無戚戚顔。”此處“窮退”指詩人退隱後的生活狀态,雖清貧卻無悲戚之色,凸顯豁達心境。
“窮退”是古代漢語中表達隱退的高頻詞彙,融合了“困頓”與“退避”的雙重含義,既體現現實境遇,又彰顯主觀選擇。其常見于史書贊文和文人詩作,傳遞出對賢者風骨的推崇。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後漢書》及白居易詩集原文。
《窮退》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由于貧困或經濟困難而退出原本的社會階層或狀況,陷入貧困的狀态。
《窮退》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穴(xué)和隹(zhuī)。它的總筆畫數為13筆。
《窮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使用。在繁體字中,窮退被寫作「窮退」。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并沒有嚴格的規定。根據不同的書法家和時代,窮退可能會有不同的字形。然而,在傳統的書法中,窮退一詞通常被寫成「窮退」。
1. 由于生意不景氣,他不得不面臨窮退的境地。
2. 這個家庭因為病痛的困擾,陷入了窮退的境地。
組詞:窮人、退休、退職
近義詞:貧困、貧窮、窘迫
反義詞:富裕、發達、繁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