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蹙的意思、窮蹙的詳細解釋
窮蹙的解釋
窘迫;困厄。《文選·宋玉<九辯>》:“悲憂窮蹙兮獨處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繹。”蹙,《楚辭》作“戚”。《後漢書·董卓傳》:“共表請司徒 王允 出,問‘太師何罪?’ 允 窮蹙乃下。” 宋 文天祥 《高沙道中》詩序:“人生窮蹙,無以加此。”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二:“ 三桂 ( 吳三桂 )若窮蹙乞降,可宥其一死。” ********* 《第二次讨袁宣言》:“至 袁氏 今日,勢已窮蹙,而猶徘徊觀望,不肯自歸于失敗。”
詞語分解
- 窮的解釋 窮 (窮) ó 缺乏財物:貧窮。窮苦。窮則思變。 處境惡劣:窮困。窮蹙。窮窘。窮當益堅(處境越窮困,意志應當越堅定)。窮而後工(舊時指文人處境窮困,詩就寫得好)。 達到極點:窮目。窮形盡相。窮兵黩武。
- 蹙的解釋 蹙 ù 緊迫:窮蹙。 皺,收縮:蹙眉。蹙額。蹙皺。蹙縮。蹙金(用拈緊的金線刺繡,使刺繡的紋路绉縮起來。亦稱“拈金”)。 局促不安:蹙蹙。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窮蹙”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形容處境窘迫、困厄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讀音:qióng cù(注音:ㄑㄩㄥˊ ㄘㄨˋ)。
- 含義:指生活或境遇陷入極端困頓、窘迫的境地,既包含物質匮乏(如貧窮),也包含精神或形勢上的壓迫感。例如《後漢書》中“允窮蹙乃下”描述司徒王允在困境中被迫屈服的情景。
2.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戰國時期宋玉的《九辯》:“悲憂窮蹙兮獨處廓”,這裡的“蹙”在《楚辭》中寫作“戚”,強調内心憂懼與外在困境的雙重壓迫。
- 後世文獻如《後漢書》、文天祥《高沙道中》詩序、孫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等均沿用此義,多用于描述人物或局勢的艱難。
3.使用場景
- 個體層面:形容個人因貧困或外界壓力陷入困頓,如“人生窮蹙,無以加此”(文天祥)。
- 社會/政治層面:描述政權或勢力瀕臨崩潰,如“勢已窮蹙”(孫中山)。
- 文學表達:常見于古典詩文,增強對悲苦境遇的渲染。
4.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窮困、窘迫、困厄、潦倒。
- 辨析:“窮蹙”更強調内外交困的緊迫感,而“貧窮”僅指物質匮乏;“窘迫”可指短暫困境,但“窮蹙”多含長期性。
5.注意事項
- 現代使用:該詞現代口語中較少見,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語境。
- 誤用提示:避免與“蹙眉”(皺眉)混淆,二者雖同含“蹙”字,但語義無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後漢書》《文選》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窮蹙的意思
窮蹙默寫是描述一個人或一方在經濟、生活等方面陷入困境或窘迫的情況。它源于兩個漢字,分别是“窮”和“蹙”,兩個字合起來表示困苦、窘迫。
拆分部首和筆畫
窮字的部首是穴,總共有七畫。蹙字的部首是足,總共有十二畫。
來源與繁體
窮蹙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二年》一書中,形容一個國家經濟困難,導緻生活水平下降。在繁體字中,窮蹙也是用“窮蹙”來表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窮蹙在古代的寫法是“窮蹙”,字形上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這個家庭一直陷入了窮蹙之中,生活非常艱難。
2. 戰争的影響使得整個國家陷入了窮蹙狀态。
組詞
1. 窮途末路:指處于困境無法挽回的境地。
2. 窮困潦倒:形容生活極度貧困窘迫。
近義詞
1. 貧困:指生活貧乏、物質匮乏。
2. 困苦:指生活困難,缺乏基本的生活條件。
反義詞
1. 富裕:指財富充裕、生活優渥。
2. 繁榮:指經濟繁榮、生活富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