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枯竭;干涸。 汉 徐干 《中论·考伪》:“核其所自出,又非 仲尼 之门也,其回遹而不度,穷涸而无源。” 唐 李峤 《为百寮贺恩制表》:“使枯朽之干,向秋而更荣;穷涸之鳞,在辙而能跃。”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獱獭之笑者,盖十八6*九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穷涸汉语 快速查询。
“穷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穷涸”由“穷”(指贫困、尽头)和“涸”(指干枯)组合而成,字面意义为枯竭、耗尽,既可形容物质资源(如水源、财产)的匮乏,也可用于抽象概念(如能力、精力)的衰退()。
本义与引申
原指自然界的干涸,如汉徐干《中论·考伪》中“穷涸而无源”,比喻事物缺乏根源或支撑()。
后引申为极端匮乏的状态,如唐代韩愈以“穷涸之鳞”形容困于干涸中的鱼,暗喻陷入绝境的处境()。
使用场景
近义词:枯竭、匮乏;反义词:丰盈、充沛。
注:如需更完整的释义或古籍用例,可参考沪江词典()及查字典()等来源。
穷涸是指贫穷或者资源枯竭的状态,形容极度贫困或者用尽的情况。
穷涸的部首是穴,总笔画数为17画。
穷涸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说文解字》,最早的记载是来自《尔雅·释诂》。
穷涸的繁体字为「窮涸」。
在古代,穷涸的字形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基本上和现在的写法差异不大。
1. 这个家庭生活非常困苦,经济非常穷涸。
2. 我的精力已经被工作和压力消耗得完全穷涸了。
组词:穷困、穷窘、贫穷、困境、耗尽。
贫乏、缺乏、匮乏、空竭。
富裕、充足、丰富、盈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