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帝王親理朝政。《後漢書·西羌傳論》:“ 和熹 以女君親政,威不外接。”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朕自弱齡,即敦清靜,逮乎近歲,又嬰沉痼,嘗亦親政,益倦於勤。”
(2).特指幼年繼位的帝王,成年後親自執政。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元年二月》:“嗣君皇帝親政才及期年,恭儉憂勤,無所不至,遽蒙廢絶,實非臣子所敢聞知。”《清史稿·禮志七》:“ 同治 十二年正月,兩宮皇太後歸政, 穆宗 行親政典禮。”
親政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特定概念,以下是詳細解釋:
親政指幼年繼位的帝王成年後親自處理國家政務,不再由攝政大臣或皇太後代理。該詞由"親"(親自)與"政"(政務)構成,強調君主直接掌握政權。
現代語境中可比喻領導人直接管理重要事務,如《順宗實錄》載"和熹以女君親政"反映早期女性參政特例。但在封建制度下,親政往往伴隨權力鬥争,如王莽攝政期間"皇帝未任親政,懼于宗廟不安"的描述。
注:以上内容綜合《漢典》《查字典》等高權威來源,完整曆史案例可參考《漢書》《清史稿》等典籍。
親政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由“親”和“政”兩個字組成。下面将逐一分析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親政指的是君主或皇帝親自執掌政權,不再由宰相或其他高級官吏代為處理政務。它代表着統治者親自負責國家事務,直接管理國家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各個方面。
親政的拆分字形是:“亠”(頭)+ “口”(口)+ “⺾”(絞絲)+ “⺈”(乃)。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親政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中國的曆史記錄中。在中國古代,國家政權的轉移通常是通過皇帝或統治者的親自行動來實現的。
“親政”這個詞的繁體形式是「親政」。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親政這個詞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總體而言,它的字形保持了比較一緻的特點。
1. 唐太宗在位期間親政,國家繁榮昌盛。
2. 經過親政後,皇帝對國家的軍事力量進行了重大改革。
組詞:親政者、親政制度、親政運動、親政時期等。
近義詞:親自執政、親自掌政。
反義詞:托孤、禅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