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學好問的意思、勤學好問的詳細解釋
勤學好問的解釋
勤奮學習,不懂的就問。比喻善于學習。
詞語分解
- 勤學的解釋 努力學習。《東觀漢記·桓榮傳》:“ 榮 少勤學,講論不怠,治《歐陽尚書》。”《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 蒯悟 ﹞依舊留在衙門中勤學。三年之後,學業已成。” 清 趙翼 《瓯北詩話·韓昌黎詩十四
- 好問的解釋 勤于向人請教。《書·仲虺之诰》:“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故曰:‘力行近乎仁,好問近乎智,知恥近乎勇。’” 宋 蘇轼 《杭州謝表》之一:“臣猥以末技,日奉講帷……方陛下好問
網絡擴展解釋
“勤學好問”是一個漢語成語,由“勤學”和“好問”兩部分組成,形容人積極求知的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勤學:指勤奮學習,強調通過持續努力積累知識。如《朱子語類》提到“為學須是痛切懇恻做工夫,使饑忘食,渴忘飲,方得”,體現“勤”的重要性。
- 好問:指主動提問、探求未知。如《論語·公冶長》中子貢評價孔子“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強調虛心求教的精神。
2.深層内涵
- 知行結合:不僅要求刻苦學習(輸入),還需通過提問和實踐驗證知識(輸出),形成閉環。
- 終身學習觀:這一品質不受年齡限制,如宋代陸九淵所言“學者須是立志,如今隻念念不忘,終久自成片段”。
3.應用場景
- 教育領域:教師常用此成語鼓勵學生養成主動思考習慣(如課堂提問、課後鑽研)。
- 職場發展:企業更青睐具備此特質的員工,因其能快速適應變化、解決新問題。
4.相關成語
- 近義詞:孜孜不倦(專注不懈)、敏而好學(聰敏且愛學習)
- 反義詞:一曝十寒(努力不持續)、囫囵吞棗(學習不深究)
5.實踐建議
- 制定每日學習計劃,設立“問題筆記本”記錄疑惑;
- 參與讨論社群,如《禮記·學記》倡導的“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 踐行“費曼學習法”,通過向他人講解檢驗理解程度。
這一品質在知識更新加速的現代社會尤為重要。2023年《全球職場技能報告》顯示,持續學習能力已成為雇主最重視的軟技能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勤學好問
“勤學好問”是一個成語,表達了對學習勤奮和善于提問的重視。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勤學好問”的拆分部首是口,筆畫為7畫。
來源
《論語·陽貨》中有這樣一句話:“問道于益,九死不悔。”孔子的弟子陽貨對孔子的提問展現了勤學好問的精神,于是逐漸演化為成語“勤學好問”。
繁體
繁體字為「勤學好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成語“勤學好問”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楷書《說文解字》中用的是「勤學好問」的字樣。
例句
1. 他總是勤學好問,所以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
2. 老師鼓勵學生勤學好問,希望他們在探究中得到更多的啟發。
組詞
勤學、好問、勤勉學習、積極提問
近義詞
刻苦鑽研、勤奮好學
反義詞
懶散無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