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親識的意思、親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親識的解釋

(1).親信賞識。《東觀漢記·馮勤傳》:“ 魏郡 太守 範橫 上疏薦 勤 為郎中、給事尚書,以圖議軍糧,在事精勤,遂見親識。”

(2).猶親友。 南朝 宋 謝惠連 《順東西門行》:“酌酪華堂集親識,舒情盡歡遣悽惻。”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十:“ 杜祁公 罷相,居 南京 ,無宅,假驛舍居之數年……閭裡吉兇慶吊,與親識之道 南京 者,相與燕勞,問遺之,禮未嘗廢。”

(3).親近熟識。 清 吳偉業 《送何省齋》詩:“旁有親識人,通都走聲利,厚意解羈愁,盛言推名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親識"是漢語複合詞,由"親"(親屬、親近)和"識"(認識、相知)組成,指代兩類人際關系:一為血緣或情感親近者,二為互相熟知的交往對象。具體釋義包含三個層面:

  1. 親屬關系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指出"親識"可代指"親屬",例如《宋書·謝靈運傳》"與親識别",即指與親屬分離。此義項強調血緣或宗族紐帶。

  2. 熟人交際

    《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包含"熟識之人"的引申義,如唐代元稹詩句"親識半凋零",指代熟識的友人。此用法側重基于共同經曆或社會交往産生的熟悉關系。

  3. 認知互動

    在古漢語中可拆分使用,《說文解字》釋"親"為"至也","識"為"知也"。宋代《廣韻》記載"親"有親密意,"識"含辨識功能,組合後暗含"通過密切接觸形成認知"的動态過程。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建議在解讀具體文獻時需結合上下文辨析其側重親屬或熟人的語義偏向。

網絡擴展解釋

“親識”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1. 親信賞識
    指被信任且受到重視。例如《東觀漢記·馮勤傳》記載:“遂見親識”,描述馮勤因勤勉被上級賞識。

  2. 親友
    泛指親近的親戚朋友。南朝謝惠連在《順東西門行》中寫道:“酌酪華堂集親識”,描繪親友歡聚場景;宋代葉夢得《石林燕語》也提到“與親識之道南京者”往來禮節。

  3. 親近熟識
    表示關系密切且熟悉。清代吳偉業《送何省齋》詩中的“旁有親識人”即指熟識之人。

補充說明: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書面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不同釋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例如“親識”在《馮勤傳》中偏向“賞識”,而在謝惠連詩中則指“親友”。

别人正在浏覽...

按兵不管一二不麛不卵朝儒恥言人過疵垢彈弓刁風東來紫氣蠹弊輀輪幹災工部廣場劇鼓鞴顧命和綽洪澇火線儉存奢失将來绛英加席截镫留鞭雞骨雞黃舊丘絶賣局務來裔累蘇積塊冷灰爆豆莅任龍官陸落買鬼綿瓞嬭胖排遣跑片潛潤翹心頃畝清绮丘虛楸葉膏诎辱散赈膳脯侍漁首相水畔絲人肅遏騰駒鐵繩王蔧挖年烏帽紅裙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