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寝疾的意思、寝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寝疾的解釋

亦作“寑疾”。卧病。《左傳·昭公七年》:“寡君寝疾,於今三月矣。”《後漢書·董卓傳》:“及 靈帝 寑疾,璽書拜 卓 為 并州 牧。”《醒世恒言·隋炀帝逸遊召譴》:“ 文帝 寝疾於 仁壽宮 ,夫人與太子 廣 同侍疾。” 清 曾國藩 《唐确慎公墓志銘》:“時總督 陶文毅公 澍 寝疾,公代行使院政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寝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卧病在床,即因病而卧床休養的狀态。以下從詞典釋義、語義解析與典籍例證三個方面進行詳細闡釋:


一、核心釋義


二、語義解析與演變

  1. 基本義:泛指患病卧床。此義項最為常見,強調疾病的客觀存在與卧床休養的應對方式。
  2. 引申義:可特指重病、大病。因古代醫療條件有限,需長期卧床的疾病往往較為嚴重,故“寝疾”常隱含病情沉重之意(如《左傳》用例)。
  3. 語境關聯:常與“不起”(指病重無法起身或病逝)連用為“寝疾不起”,明确指向病勢危重或臨終狀态。

三、典籍例證與權威引用

  1. 《左傳·襄公十九年》:

    “荀偃瘅疽,生瘍于頭……二月甲寅,卒,而視,不可含。宣子盥而撫之曰:‘事吳敢不如事主!’猶視。栾懷子曰:‘其為未卒事于齊故也乎?’……宣子盟而後撫之曰:‘主苟終,所不嗣事于齊者,有如河!’乃暝,受含。宣子出,曰:‘吾淺之為丈夫也。’”

    • 解析:記載晉國執政荀偃(中行獻子)因頭部生瘡(瘅疽)而“寝疾”,最終病逝。此例為“寝疾”表重病卧床直至逝世的經典用例。
  2. 《世說新語·德行》:

    “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争之不能決。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 背景補充:據劉孝标注引《海内先賢傳》,陳寔(太丘)晚年“寔久曆清位,進退以禮……年八十有三,寝疾而卒。”此處“寝疾”指其晚年因病卧床直至壽終。
  3. 《漢語大詞典》(權威辭書):
    • 明确釋義為“卧病”。(例證引《左傳·昭公七年》:“寡君寝疾,于今三月矣。”)

四、典源追溯

“寝疾”一詞源遠流長,最早可考于先秦典籍(如《左傳》《禮記》),是古代書面語中描述“患病卧床”的規範表達。其使用貫穿整個文言文體系,直至近代白話文興起後逐漸被“卧病”“病倒”等替代,但仍保留于曆史文獻與學術論述中。

“寝疾”的核心語義為因病卧床,常見于古籍記載人物患病或臨終場景,兼具客觀描述與隱含病情嚴重的雙重意味,是漢語詞彙系統中表征疾病狀态的重要古典語彙。

網絡擴展解釋

“寝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因患病而卧床不起,多用于描述重病狀态()。由“寝”(卧)和“疾”(疾病)組成,字面意為“因病卧床”()。


詳細解釋

  1. 詞義核心
    強調疾病導緻無法起身活動,需長期卧床休養。例如《左傳·昭公七年》記載:“寡君寝疾,於今三月矣”,即國君因病卧床三個月()。

  2. 使用場景
    常見于史書、古典文學中,如《後漢書》描述漢靈帝“寑疾”時任命董卓為州牧(),《醒世恒言》提到隋文帝“寝疾于仁壽宮”()。

  3. 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卧病、病笃
    • 反義詞:康複、痊愈
      (注:古籍中較少直接使用反義詞,需結合語境判斷。)

典型出處


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文言範疇,現代口語中已罕用,但可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研究,需注意語境貼合度()。

若需查看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左傳》《後漢書》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凹榻兵戟并臻勃興逋遷懲忿窒欲塵土車渠丑逆打鬧台丹掖的定頂漿額蹙心痛惡障凡夫風不鳴條封題撫字革世鬼車國舉畫虎不成反類犬見噎廢食荊革鸠腳駿利巨萬可痛空首布寬洪大量累譯良愈六出紛飛羅衣寐覺牟取甯靖挪借配重癖症羌笛牽累奇贍石灰水師姨受激輻射稅儈順毛兒撲撒傥阆恬漠鐵工活停立屯艱托事萬世吳人不識越境舷窗蝦須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