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黥首的意思、黥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黥首的解釋

(1).古刑法。于額上刺字。《後漢書·朱穆傳》:“臣願黥首繫趾,代 穆 校作。” 李賢 注:“黥首,謂鑿額涅墨也。”《後漢書·蔡邕傳》:“及 卓 被誅……即收付廷尉治罪, 邕 陳辭謝,乞黥首刖足,繼成《漢史》。”

(2).古風俗。于額上刺字或圖紋。《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翦髮黥首,文身裸袒之國,靡不奔走貢獻,懽忻來附。” 李周翰 注:“黥首,雕額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黥首是中國古代刑法體系中一項具有标志性的刑罰,其核心含義為“以刀刻刺人面并塗墨”。《說文解字》對“黥”的釋義為“墨刑在面也”,段玉裁注特别強調該刑通過在人體皮膚留下不可逆印記實現懲戒功能。

從刑罰實施方式考據,《漢書·刑法志》記載秦漢時期“鑿其颡曰黥”,具體操作包含三個步驟:先用利器在犯人前額或面頰刻劃特定符號,繼而将墨汁填入創口,待傷口愈合後形成永久性黑色瘢痕。這種毀傷肢體的肉刑在周代已見雛形,至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方明令廢止。

作為古代五刑體系中的基礎刑種,黥首兼具身份标識與恥辱懲戒雙重功能。《史記·黥布列傳》載英布因觸秦律遭黥面,後竟以“黥布”為稱,側面印證該刑造成的終身性社會标籤效應。現代法律史研究顯示,這種通過身體毀損實施的刑罰,實質是早期國家權力對個體進行規訓的具象化手段。

網絡擴展解釋

“黥首”是古代中國的一種特殊習俗或刑罰,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2.曆史背景與用途

3.文獻出處

4.文化意義

5.現代關聯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案例或不同朝代的差異,建議查閱《曆代刑法考》等專業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巴睖拔茅連茹誠明床上安床春蔥大盈庫電暈遞相洞心反饋風颷富實敷時高芬孤雌寡鶴歸往漢田郎豪絲花羅黃龍宗瓠肥交椅徼怨家庭教師介狄街上攫晝浚恒橘子洲賴債欄騎兩屬寮庶遼遠烈考鸾庭鳴嗥名匠配樂鸊鷉輕明秋豪求心紉鍼三潭印月上着生財有道石腦油手柄探頭探腦拓印天青渟潴體念壝宮文溆子響徹雲際獬冠稀曠洗煤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