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罄然的意思、罄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罄然的解釋

(1).嚴整貌。《逸周書·太子晉》:“ 師曠 罄然又稱曰:‘溫恭敦敏,方德不改。’” 孔晁 注:“罄然,自嚴整也。”

(2).形容財物盡失,空空蕩蕩。《舊唐書·辛替否傳》:“於是人怨神怒,親忿衆離,水旱不調,疾疫屢起。遠近殊論,公私罄然。” 明 高明 《琵琶記·義倉赈濟》:“媳婦,你衣衫盡解典,囊篋已罄然,縱使目前存活,到底日久日深,你與我難相念。” 明 歸有光 《陳母倪碩人壽序》:“今數十年來, 吳 民困於橫暴之誅求,富家豪戶,往往罄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罄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權威詞典綜合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1.嚴整的樣子

指儀态莊重、舉止端正的狀态。這一用法源自《逸周書·太子晉》中的例句:“師曠罄然又稱曰:‘溫恭敦敏,方德不改。’”孔晁注對此解釋為“自嚴整也”()。該含義多用于描述人的神态或行為規範,體現古代對禮儀風範的重視(、)。

2.形容財物盡失,空空蕩蕩

指財物完全耗盡或處境極度匮乏。例如《舊唐書·辛替否傳》提到:“遠近殊論,公私罄然”,明代歸有光在《琵琶記》中也用“囊篋已罄然”形容窮困潦倒的狀态()。此義項強調物質層面的枯竭,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對社會動蕩或個人困境的描述()。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例如描述人物時多取第一義,涉及經濟狀況則用第二義。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逸周書》《舊唐書》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罄然》的意思

《罄然》是指淨空、幹涸、空虛、無餘的意思。它常用來形容一種極度空虛無力的狀态,沒有餘地、沒有能力再繼續進行下去。

拆分部首和筆畫

《罄然》的部首是“缶”(fǒu),部首的意思是漢字中具有共同意義或詞義的字歸到一起,以該字的主要部分作為排序的根據。

《罄然》的總筆畫數是13畫。

來源和繁體

《罄然》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來源是《莊子·周穆王篇》中的一句話:“卑宮有上古之人,竊帝服以往無竭,人皆以為罄然楚。”

在繁體字中,《罄然》的寫法是“罄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着一些差異。就《罄然》這個字而言,古時的寫法是略有區别的。它的古字形為“罄作”,表示一種空虛幹燥的狀态。

例句

1. 他經曆了一場失敗,心裡感到了一片罄然。

2. 在經曆了長時間的艱辛努力後,她感到了體力和精力已經完全罄竭。

組詞

無罄、罄本、罄敕、罄粟、罄考、罄窮、罄竭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耗竭、幹涸、窮竭、一盡、涸竭

反義詞:盈餘、富裕、充足、有餘、充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