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严整貌。《逸周书·太子晋》:“ 师旷 罄然又称曰:‘温恭敦敏,方德不改。’” 孔晁 注:“罄然,自严整也。”
(2).形容财物尽失,空空荡荡。《旧唐书·辛替否传》:“於是人怨神怒,亲忿众离,水旱不调,疾疫屡起。远近殊论,公私罄然。”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媳妇,你衣衫尽解典,囊篋已罄然,纵使目前存活,到底日久日深,你与我难相念。” 明 归有光 《陈母倪硕人寿序》:“今数十年来, 吴 民困於横暴之诛求,富家豪户,往往罄然。”
"罄然"是汉语书面用语,具有两层核心含义:
一、副词用法 表示事物达到完全状态,常见于古代典籍。如《荀子·宥坐》中"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注疏"罄然如刍狗之志",形容精神彻底空寂的状态。现代汉语多用于强调行为或状态的彻底性,例:"旧习弊病已罄然革除"(《古汉语虚词词典》)。
二、形容词用法 描述容器空虚的物理状态,源自"罄"字本义。《说文解字》载:"罄,器中空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凡尽之称"(《说文解字注》)。此用法现多见于专业辞书解释,如《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作"形容空无所有的样子"。
该词属于丙级书面词汇,《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注其使用频度为0.0003%,建议在学术写作或文学创作中酌情使用。语义演变可参考《古汉语词义演变研究》中"由具体容器空虚向抽象状态穷尽的转喻过程"。
“罄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权威词典综合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指仪态庄重、举止端正的状态。这一用法源自《逸周书·太子晋》中的例句:“师旷罄然又称曰:‘温恭敦敏,方德不改。’”孔晁注对此解释为“自严整也”()。该含义多用于描述人的神态或行为规范,体现古代对礼仪风范的重视(、)。
指财物完全耗尽或处境极度匮乏。例如《旧唐书·辛替否传》提到:“远近殊论,公私罄然”,明代归有光在《琵琶记》中也用“囊篋已罄然”形容穷困潦倒的状态()。此义项强调物质层面的枯竭,常见于历史文献中对社会动荡或个人困境的描述()。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例如描述人物时多取第一义,涉及经济状况则用第二义。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逸周书》《旧唐书》等原始文献(、)。
啽哢饆饠鄙虐布槽畅是陈撄宁稠庶从马大钱底公丁帘底授饭槃飞短流长氛霓腹中兵甲高低杠高脚杯跟役垢染和鼓黄儿米画一之法枷禁教务长蛟鼋结茆靖绥救守口快心直老总离距另巧笼致迈征马蹄形莫愁湖拿战排根朴醇裒积奇度轻舒寝幌骑牛觅牛榷课杀定上贤善颂善祷生产方式胜概饰美疏逸宿服逃迸题准统论飨帝乡稍枵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