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青袍白馬的意思、青袍白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青袍白馬的解釋

(1).《南史·賊臣傳·侯景》:“ 大同 中童謡曰:‘青絲白馬 壽陽 來。’ 景 渦陽 之敗,求錦,朝廷所給青布,及是皆用為袍,采色尚青。 景 乘白馬,青絲為轡,欲以應謡。”後因以“青袍白馬”指亂臣賊子。 唐 杜甫 《洗兵馬》:“青袍白馬更何有,後 漢 今 周 喜再昌。” 仇兆鳌 注引 蔡夢弼 曰:“青袍白馬,言 思明 、 慶緒 可平。” 明 夏完淳 《大哀賦》:“卒之黃巾黑犢之屯聚,青袍白馬之橫行。”

(2).喻閑官、卑位。 唐 杜甫 《至後》詩:“青袍白馬有何意, 金谷 銅駝 非故鄉。” 仇兆鳌 注:“此詩‘青袍白馬’,與《洗兵行》所引《侯景傳》不同。 朱 注以公詩‘青袍也自公’、‘歸來散馬蹄’為證,皆指幕府言。曰‘有何意’,言志不得自展也。” 清 錢謙益 《閑坐》詩:“青袍白馬已駸駸,閒坐東窗度暝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青袍白馬"是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面和引申兩個層面進行解析:

一、字面釋義

二、引申義與典故 “青袍白馬”的深層含義主要源于兩個著名的曆史或文學典故,使其超越了簡單的服飾與坐騎描述:

  1. 指代叛亂者或興亂之人: 此義項源自南北朝時期梁朝大将侯景叛亂的典故。

    • 典故背景: 《梁書·侯景傳》記載,侯景在發動叛亂時,曾“騎白馬,青絲為辔”,士兵則穿着青色戰袍。侯景之亂給江南地區帶來了巨大災難。
    • 成語固化: 後世便将“青袍白馬”作為叛亂首領或制造禍亂者的代稱。例如,杜甫在《洗兵馬》詩中寫道:“青袍白馬更何有?後漢今周喜再昌。” 此處的“青袍白馬”即指代安史之亂的禍首安祿山、史思明等人,表達了詩人對叛亂平定、國家複興的期望。
  2. 指代寒士、幕僚或閑散官職: 此義項更側重于“青袍”所象征的身份。

    • 身份象征: 如前所述,青袍是低階官吏或未入仕文人的标志性服飾。
    •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青袍白馬”常組合出現,用以描繪職位卑微的讀書人、幕府中的僚屬,或騎着白馬、身着青袍的閑散官員形象,帶有一種落寞、不得志或羁旅漂泊的意味。例如,杜甫《至後》詩雲:“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 這裡的“青袍白馬”更多是詩人自況或泛指漂泊的士人,表達了一種身世飄零之感。

“青袍白馬”一詞,其基本構成描繪了人物的穿着與坐騎,但在漢語的實際運用中,它主要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典故和象征意義:

  1. 叛亂禍首的代稱: 特指像侯景那樣騎白馬、率青袍部衆作亂的人(典出《梁書·侯景傳》)。
  2. 寒士、卑官或羁旅者的意象: 象征地位不高、未得志的讀書人、幕僚或漂泊的官員(常見于古典詩詞,如杜甫詩作)。

理解該詞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的是曆史典故中的叛亂者,還是文學意象中的失意士人。

網絡擴展解釋

“青袍白馬”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典故性詞語,其解釋需結合曆史背景和文學語境:

  1. 指代亂臣賊子
    該含義源自南朝梁時期侯景叛亂事件。據《南史·侯景傳》記載,童謠“青絲白馬壽陽來”預言了侯景之亂。侯景兵敗後,朝廷賜青布制袍,士兵皆穿青衣,他本人騎白馬、用青絲缰繩以應童謠。唐代杜甫在《洗兵馬》中引用此典:“青袍白馬更何有,後漢今周喜再昌”,借指安史之亂中的叛将。

  2. 比喻閑官或卑微職位
    在另一語境下,杜甫《至後》詩雲:“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此處“青袍白馬”暗喻詩人身居幕府小官、抱負難展的境遇。清代錢謙益《閑坐》詩中也延續了這一象征意義。

注意:提到的“形容人物風采出衆”屬于現代誤讀,與曆史典故無關,需以權威古籍和詩作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闆定慘恸癡兒女持觞重溫舊業春火雌搭翠舘斷想反沖力放詞奮旅芙蓉樓甘埚幹役高級工程師高嚴梗草姑奶奶衮綉還到寒缸洪烈歡騰悔改賤冗急進積極性荊莽卷子鞫決恪虔樂湛練裙禮失而求諸野鸾辂鹵鹼沒頭鵝仆遫清甘滑辣三尺秋霜三祖賞激賞録山驢王善思神光神情恍惚拾掇無遺十圍五攻爽慨栓塞說明書說是儵煜聳踴塗不拾遺為民除害無可稀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