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青色蓮花。瓣長而廣,青白分明。 南朝 梁 江淹 《蓮花賦》:“發青蓮於王宮,驗奇花於陸地。” 胡之骥 注:“ 觀音大士 生於王宮,坐青蓮花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呾叉始羅國》:“掬除灑掃,塗香散花,更採青蓮,重布其地,惡疾除愈,形貌增妍,身出名香,青蓮同馥。”
(2).指像青蓮一樣的顔色。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紫紺之堂臨水,青蓮之臺帶風。”
(3).喻佛眼。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龛銘序》:“從容滿月,照耀青蓮。” 倪璠 注:“《維摩經》曰:‘目浄修廣如青蓮。’” 宋 蘇轍 《魏佛狸歌》:“青蓮湛然俛下視,擊鉦卷斾抽行營。”《古尊宿語錄》卷十一:“上堂雲:青蓮視瞬已多繁, 迦葉 微微笑自謾。”
(4).佛教以為蓮花清淨無染。故常用以指稱和佛教有關的事物。(1)指佛寺。 唐 劉長卿 《戲贈幹越尼子歌》:“亭亭獨立青蓮下,忍草禪枝繞精舍。” 宋 蘇轼 《同王勝之遊蔣山》詩:“朱門收畫戟,紺宇出青蓮。”自注:“ 荊公 宅已為寺。” 明 高啟 《題黃鶴仙人畫》詩:“緑桂騷人宅,青蓮釋子6*宮。”(2)指佛經。 唐 劉禹錫 《聞董評事疾因以書贈》詩:“繁露傳家學,青蓮譯梵書。” 清 鈕琇 《觚賸續編·妙霓》:“以是口誦青蓮,虔皈摩朅;手裁紫鳳,巧邁因祗。”(3)猶淨土。佛家所謂極樂世界。 唐太宗 《為戰陣處立寺诏》:“望法鼓所振,變炎火於青蓮;清梵所聞,易苦海於甘露。”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紫綬金章,錮蔽了白馬青蓮舊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僧曰:‘修德行仁,火坑中有青蓮。’”
(5).指 九華山 。 九華山 在 安徽省 青陽縣 南二十裡,舊名 九子山 。九峰猶如蓮花削成,故稱 九華山 。 唐 曹唐 《望九華寄池陽杜員外》詩:“差差玉劍寒鋩利,褭褭青蓮翠葉重。” 明 周浈 《舟中望九華山》詩:“刻削冠青蓮,雕鏤矗丹筍。” 清 吳瞻泰 《自題蓮花峰頂試泉圖》詩:“萬仞青蓮上,梯雲為試泉。”
(6).見“ 青蓮居士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青蓮漢語 快速查詢。
“青蓮”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各類文獻及文化背景,其核心釋義如下:
植物屬性
指青色蓮花,花瓣修長且寬大,青白分明,形态優雅。南朝江淹《蓮花賦》提到“發青蓮於王宮”,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也記載其具有療愈象征。
顔色指代
形容類似青蓮的色調。如南朝梁元帝《玄覽賦》中“青蓮之臺帶風”,即以顔色描繪建築。
九華山别稱
因山形如蓮花,唐代詩文如曹唐《望九華》以“青蓮”代指安徽九華山。
人物别號
李白自號“青蓮居士”,後人常以此代稱李白(注:權威性較低,需結合其他文獻佐證)。
在文學中,青蓮被賦予高潔品格的象征,如周敦頤《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特質(此為引申義,未直接提及青蓮,需注意區分)。
青蓮既是具象的植物與顔色,更是佛教文化、地理景觀及文人精神的重要載體。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典、唐代文獻及宗教典籍。
《青蓮》是一個以自然界的蓮花為象征的詞語,代表着純潔、高尚和美好。蓮花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義,象征着清淨、高雅、悟性和從污泥中的依然能出現美麗的品質。
《青蓮》的拆分部首是草字頭部首,草字頭下面是草字心部。它的總筆畫數是15畫。
《青蓮》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系辭上》:“乾道變化,各正性命,青蓮□化。”其中的“青蓮”意指通過深造、修行可以達到高尚的境界。
《青蓮》的繁體字為「青蓮」。
古時候,《青蓮》這個詞的寫法可能并不完全一樣。就像我們使用的漢字有一些變化一樣,古代的寫法也有一些差異。然而,這個詞的意義在曆史上始終保持相似。對于古代《青蓮》的漢字寫法,我們沒有具體記錄。
1. 他的心靈像一朵青蓮,純潔而高尚。
2. 她的美麗宛如青蓮般綻放,令人陶醉。
3. 我們應該向青蓮一樣超脫塵世的紛擾,追求内心的平靜。
青蓮荷:又稱青蓮花、青荷,是指藍色或綠色的蓮花。
青蓮池:指蓮花盛開的池塘。
青蛙:因為青蛙栖息在蓮花荷葉之間,所以有時被稱為“青蓮動物”。
蓮花:蓮花和青蓮在象征意義上較為接近,都代表高尚和純潔。
污泥:蓮花雖然出自污泥,但與污泥截然不同,代表了美好的品質,所以可以視為青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