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青色蓮花。瓣長而廣,青白分明。 南朝 梁 江淹 《蓮花賦》:“發青蓮於王宮,驗奇花於陸地。” 胡之骥 注:“ 觀音大士 生於王宮,坐青蓮花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呾叉始羅國》:“掬除灑掃,塗香散花,更採青蓮,重布其地,惡疾除愈,形貌增妍,身出名香,青蓮同馥。”
(2).指像青蓮一樣的顔色。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紫紺之堂臨水,青蓮之臺帶風。”
(3).喻佛眼。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龛銘序》:“從容滿月,照耀青蓮。” 倪璠 注:“《維摩經》曰:‘目浄修廣如青蓮。’” 宋 蘇轍 《魏佛狸歌》:“青蓮湛然俛下視,擊鉦卷斾抽行營。”《古尊宿語錄》卷十一:“上堂雲:青蓮視瞬已多繁, 迦葉 微微笑自謾。”
(4).佛教以為蓮花清淨無染。故常用以指稱和佛教有關的事物。(1)指佛寺。 唐 劉長卿 《戲贈幹越尼子歌》:“亭亭獨立青蓮下,忍草禪枝繞精舍。” 宋 蘇轼 《同王勝之遊蔣山》詩:“朱門收畫戟,紺宇出青蓮。”自注:“ 荊公 宅已為寺。” 明 高啟 《題黃鶴仙人畫》詩:“緑桂騷人宅,青蓮釋子6*宮。”(2)指佛經。 唐 劉禹錫 《聞董評事疾因以書贈》詩:“繁露傳家學,青蓮譯梵書。” 清 鈕琇 《觚賸續編·妙霓》:“以是口誦青蓮,虔皈摩朅;手裁紫鳳,巧邁因祗。”(3)猶淨土。佛家所謂極樂世界。 唐太宗 《為戰陣處立寺诏》:“望法鼓所振,變炎火於青蓮;清梵所聞,易苦海於甘露。”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紫綬金章,錮蔽了白馬青蓮舊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僧曰:‘修德行仁,火坑中有青蓮。’”
(5).指 九華山 。 九華山 在 安徽省 青陽縣 南二十裡,舊名 九子山 。九峰猶如蓮花削成,故稱 九華山 。 唐 曹唐 《望九華寄池陽杜員外》詩:“差差玉劍寒鋩利,褭褭青蓮翠葉重。” 明 周浈 《舟中望九華山》詩:“刻削冠青蓮,雕鏤矗丹筍。” 清 吳瞻泰 《自題蓮花峰頂試泉圖》詩:“萬仞青蓮上,梯雲為試泉。”
(6).見“ 青蓮居士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青蓮漢語 快速查詢。
青蓮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基礎義項與文化象征義項兩個層面,以下結合權威文獻進行闡釋:
指青色的蓮花,屬植物學概念。
《漢語大詞典》釋為:“蓮的一種。花瓣青白,藕肥白。” 此義項強調其自然屬性,如唐代陸龜蒙《白蓮》詩“素蘤多蒙别豔欺,此花端合在瑤池”中的白蓮變種,花瓣呈淡青色,藕質優等特征。
青蓮在佛經中被喻為清淨無染的至高境界。
《維摩诘經·佛國品》載:“目淨修廣如青蓮”,以青蓮譬喻佛眼澄明;《華嚴經》亦言“如青蓮華,出于淤泥而不染”,象征超脫塵世煩惱的菩提心性。此意象成為佛教藝術中菩薩持物、佛座造型的常見元素。
受佛教文化影響,青蓮衍生出高潔、淡泊的人格化寓意。
李白自號“青蓮居士”,其《答湖州迦葉司馬》詩雲“青蓮居士谪仙人”,以青蓮自喻孤傲清雅之風骨。後世文人如蘇轼“淡妝濃抹總相宜”之詠荷,亦暗含此精神内核。
在詩詞中常借指雅緻事物:
青蓮的核心語義由具象植物(青色蓮花)延伸至三重文化維度:
其詞義演變軌迹清晰呈現漢語“以物載道”的文化特征,成為中華儒釋道思想交融的典型語彙範例。
參考資料(基于權威文獻摘錄):
“青蓮”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各類文獻及文化背景,其核心釋義如下:
植物屬性
指青色蓮花,花瓣修長且寬大,青白分明,形态優雅。南朝江淹《蓮花賦》提到“發青蓮於王宮”,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也記載其具有療愈象征。
顔色指代
形容類似青蓮的色調。如南朝梁元帝《玄覽賦》中“青蓮之臺帶風”,即以顔色描繪建築。
九華山别稱
因山形如蓮花,唐代詩文如曹唐《望九華》以“青蓮”代指安徽九華山。
人物别號
李白自號“青蓮居士”,後人常以此代稱李白(注:權威性較低,需結合其他文獻佐證)。
在文學中,青蓮被賦予高潔品格的象征,如周敦頤《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特質(此為引申義,未直接提及青蓮,需注意區分)。
青蓮既是具象的植物與顔色,更是佛教文化、地理景觀及文人精神的重要載體。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典、唐代文獻及宗教典籍。
保路運動奔辏蟬急超聲速成都車飾沖繁疲難雠賤眈盼燈芯得似貂侍風穴夫課黼筵高賓槀殡歌讴官禮孤芳好整以暇化格翬褕簡碼鲸觀基色看棚寇烽暌攜赉給勞尊良機連茹靈駕曆史意義壟畝妙士沫水難弟難兄拏堂黏補努爾哈赤辟席頗辭青竹飙瓊脂期期艾艾若有若無乳食傻冒兒攝官承乏收購價守信邃殿天無絕人之路停浸僮兒位主無射遐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