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麥的一種。子實粒大,皮薄,麥麸少。主要産于 西藏 、 青海 等地,為當地居民主要食糧,可做糌粑,又可釀酒。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大小麥》:“青稞麥與大麥同時熟。堪作飯及餅飥,甚美。磨,總盡無麩。”
(2).指此種植物的子實。 謝方祠 《九個炊事員》:“在這裡每人又準備了十天幹糧,我們炊事班還多準備了一些青稞麥。”
青稞麥是一種主要分布于中國高寒地區的重要農作物,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定義
青稞麥是大麥的變種,學名為裸大麥,别稱稞麥、元麥或米大麥。其子實粒大、皮薄、麥麸少,表皮易與籽粒分離,屬于禾本科植物。
2. 植物學特征與用途
3. 曆史與文化
北魏《齊民要術》已記載其栽培方法,稱其“堪作飯及餅飥,甚美”。在青藏高原的種植曆史長達3500年,與藏族文化密切關聯。
4. 擴展含義
在文學或口語中,青稞麥偶被用作象征堅韌品格的比喻,形容曆經磨砺後成長的人或事物。
青稞麥是一種農作物,屬于禾本科小麥屬中的一個種類。它的谷粒呈青色,所以得名“青稞麥”。青稞麥廣泛種植于高原地區,是藏區和青海等地的傳統農作物,也是當地居民的主要糧食來源之一。
青稞麥的拆分部首:青(靑)- 雨; 稞 - 禾; 麥 - 麥
青稞麥的筆畫數:青(靑)- 8畫; 稞 - 14畫; 麥 - 10畫。
青稞麥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它是由漢字組成的,而漢字源于古代的象形文字。青稞麥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靑稞麥」。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青稞麥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保留了現代漢字的基本結構。例如,「青」的古字形為「⺌」和「靑」,「稞」的古字形為「禾」和「頡」,「麥」的古字形為「麥」。
1. 在青藏高原,青稞麥是居民們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 2. 經過精心種植,青稞麥的産量有了顯著的提高。 3. 青稞麥的種子可以用來磨成面粉,制作成各種食物。
組詞:青稞麥田、稞子、麥子、青禾。
近義詞:高原小麥、綠稞、高寒小麥。
反義詞:白麥、紅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