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麥的一種。子實粒大,皮薄,麥麸少。主要産于 西藏 、 青海 等地,為當地居民主要食糧,可做糌粑,又可釀酒。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大小麥》:“青稞麥與大麥同時熟。堪作飯及餅飥,甚美。磨,總盡無麩。”
(2).指此種植物的子實。 謝方祠 《九個炊事員》:“在這裡每人又準備了十天幹糧,我們炊事班還多準備了一些青稞麥。”
青稞麥是禾本科大麥屬的一種耐寒性作物,學名為Hordeum vulgare var. nudum,其籽實成熟後穎殼與籽粒易分離,俗稱“裸大麥”。它主要分布于中國青藏高原及毗鄰高海拔地區,是藏區傳統農業的核心糧食作物。根據《中國植物志》記載,青稞麥植株高度約60-120厘米,穗狀花序呈四棱形,籽粒富含β-葡聚糖、膳食纖維及多種微量元素,具有獨特的營養價值。
清代《衛藏通志》将其列為“藏地第一谷”,印證了青稞在高原農業生産中的曆史地位。現代研究表明,青稞麥在藏醫典籍《四部醫典》中被用于調節脾胃功能,其發酵制品“糌粑”更是藏族飲食文化的象征。農學專著《中國大麥遺傳資源目錄》統計顯示,全球現存青稞品種98%以上分布于以西藏為中心的海拔3000-4500米區域,形成特殊的生态適應性。
在語言學層面,《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青藏高原地區主要糧食作物”,《藏漢大辭典》則強調其詞源與古藏語“ནས”(谷物)的演變關系,反映作物與地域文化的深度關聯。
青稞麥是一種主要分布于中國高寒地區的重要農作物,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定義
青稞麥是大麥的變種,學名為裸大麥,别稱稞麥、元麥或米大麥。其子實粒大、皮薄、麥麸少,表皮易與籽粒分離,屬于禾本科植物。
2. 植物學特征與用途
3. 曆史與文化
北魏《齊民要術》已記載其栽培方法,稱其“堪作飯及餅飥,甚美”。在青藏高原的種植曆史長達3500年,與藏族文化密切關聯。
4. 擴展含義
在文學或口語中,青稞麥偶被用作象征堅韌品格的比喻,形容曆經磨砺後成長的人或事物。
寶賮報效部豪才伐餐餌漕計床罩捶毆吹沙春眼醋罐子倒賣店二哥凋殘多大萼綠華雰雰封疆畫界分龍節感羨管管捍棒鶴凫黑種人洪喬冱寒護領降出膠版脊封季肋金苔舊觀酒賊爛額焦頭朗澈鹿皮幾鑪炭梅黃雨沐稷惱羞變怒内剛牌牓偏盲勸化三曹對案桑榆之禮善沒少弟蜃海試墨適宜守樸殳書書诏湯孫騰趠無遇飨奠銜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