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圊溷的意思、圊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圊溷的解釋

廁所。《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評》 裴松之 注引《袁子》:“所至營壘、井竈、圊溷、藩籬、障塞皆應繩墨。” 宋 文天祥 《正氣歌序》:“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濊氣。” 明 劉基 《杭州實庵和尚福嚴寺記》:“丙戌作新山門、廊廡、鐘樓、軒廳、丈室、塔院、期堂以及庖湢、圊溷,無不俱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圊溷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本義指代廁所,多見于古代文獻及方言用語。該詞由“圊”與“溷”兩個單字構成:

  1. “圊”原指用籬笆圍合的場所,後特指廁所。《玉篇·口部》釋為“廁也”,《廣韻》注音“七情切”,屬中古清母字。
  2. “溷”本義為混濁、雜亂,《說文解字》訓“亂也”,後引申為污穢之處。在《方言》中記載“廁謂之溷”,可見其與“圊”同義複用。

二字連用最早見于明代文獻,如《醒世恒言》中“圊溷廁溷,無不滌除”,指代需清潔的廁所空間。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進一步說明:“古者廁多溷濁,故謂之圊溷”,強調其環境特征。現代漢語中,該詞僅存于方言及古籍注釋,如《漢語大詞典》将其标注為“廁所的舊稱”,屬書面語中的曆史詞彙。

(文獻來源:1.《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3.《方言校箋》中華書局;4.《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圊溷”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qīng hùn,主要用于指代廁所。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圊”原指廁所,如“圊廁”;“溷”本義為混亂,但也引申為廁所(如“溷廁”)。二者結合為同義複詞,強調廁所的功能。
  2. 文獻例證
    該詞常見于古代典籍:

    • 《三國志·蜀志》注引《袁子》提到諸葛亮行軍時規範建造“圊溷”,體現其作為軍營廁所的用途。
    • 文天祥《正氣歌序》以“圊溷”描述監獄中污穢的環境,側面反映其衛生條件差。
    • 明代劉基的寺記中,“圊溷”與廚房、鐘樓并列,說明寺院基礎設施的完備性。
  3.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僅見于文言文或特定曆史文獻研究。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廁所”“茅廁”等更通俗的詞彙。

總結來說,“圊溷”是古代對廁所的雅稱,兼具實用與文言色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昂爽暗室私心巴格達白紬白面兒郎搬遷草褥昌志讒口騁辔赪玉盤赤坂畜群觕弊措施調質杜陵傑敦愛頓卧呃逆方略策反詩法書帖豐懋風檐刻燭服法黼冔感情狗改不了吃屎涵受和愉鲣鳥饑耗錦心繡口阃閨廪振龍退路馬男低音瞧白喬禁架栖遟僧宇繕甲稍縱則逝省疾蓍龜家時憲書飾揚死腦瓜骨死政歲報素樸頹隴憲府閑檢小語協順亵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