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宮庭禁地或禦前所鋪蒲草之席,是進谏奏事的場所。 南朝 梁 劉孝綽 《侍宴》詩:“邂逅逢休幸,朱蹕曳青規。” 唐 劉禹錫 《高陵縣令劉君遺愛碑》:“禦史屬 元谷 實司察視,持詔書詣 白渠 上,盡得利病,還奏青規中。”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臣職下》:“日伏青規,罕能切直。” 宋 曾鞏 《送趙資政》詩:“白簡威方厲,青規遇更隆。”
(2).指典範的文章。青,通“ 清 ”。 唐 楊炯 《<王勃集>序》:“ 盧照鄰 人間才傑,覽青規而輟九攻。”青,一本作“ 清 ”。
“青規”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宮廷禁地或奏事場所
指古代宮廷中禦前鋪設的蒲草席,是臣子進谏、奏事的場所。例如南朝梁劉孝綽《侍宴》詩提到“朱蹕曳青規”,唐代劉禹錫的碑文中也有“還奏青規中”的表述。
典範文章
“青”通“清”,指文風清雅、可作為典範的文章。如唐代楊炯評價盧照鄰的作品時,稱其“覽青規而輟九攻”。
部分現代資料(如、3)将其解釋為“青年應遵守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由“青年”與“規矩”組合而成,強調青年人的自律與品德培養。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用。
“青規”在古籍中多與宮廷制度、文學典範相關,而現代部分非權威資料對其進行了重新解讀。若需引用,建議優先參考古代文獻釋義。
青規(qīng guī)一詞的意思是指對年輕人的規範和要求。它是由漢字“青”和“規”組成。青指的是年輕人,表示年輕、有朝氣;規指的是規範、規則,表示對行為的規範和要求。
青規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青”字的部首是靑(qīng)部,靑部的筆畫是8畫;“規”字的部首是見(jiàn)部,見部的筆畫是7畫。
青規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的筆記和文章中。它在漢字的繁體中沒有變化,仍然是“青規”。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的“青規”并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用“青規”這兩個漢字來表示。
1. 這些年輕人都很懂事,遵守青規,受到了大家的表揚。
2. 青規的要求是我們必須文明禮貌地對待他人。
相關的組詞:青年、規範、規則、規矩。
近義詞:青年禮儀、青春規範。
反義詞:無規、亂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