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傾城的意思、傾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傾城的解釋

(1) [from all over the town]∶全城;滿城

傾城出動,圍捕兇犯

(2) [exceedingly beautiful]∶形容女子豔麗,貌壓全城

名花傾城,君王帶笑

(3) [ruin state]∶傾覆國家

詳細解釋

(1).《詩·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婦傾城。” 鄭玄 箋:“城,猶國也。” 孔穎達 疏:“若為智多謀慮之婦人,則傾敗人之城國。”後以“傾城”為女主擅權、傾覆邦國的典故。《北史·後妃傳論》:“ 靈後 淫恣,卒亡天下。傾城之誡,其在茲乎!”

(2).舊以形容女子極其美麗。 晉 陶潛 《閑情賦》:“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傳聞。”《秦并六國平話》卷上:“ 子楚 累舉目觀之,此姬絶色傾城。”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湯文正》:“花燭之下,婦果艷麗傾城。”

(3).形容花色絕美。 明 劉基 《絕句漫興》詩之一:“芙蓉亦有傾城色,不見東風卻拒霜。”參見“ 傾國傾城 ”。

(4).指美女。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傾城迷 下蔡 ,容好結中腸。” 宋 蘇轼 《詠溫泉》:“雖無傾城浴,幸免亡國污。” 明 梁辰魚 《浣紗記·家門》:“三載羈囚,歸把傾城相借,得報 吳 讎。”

(5).全城,滿城。 晉 孫楚 《征西官屬送于陟陽候作》詩:“傾城遠追送,餞我千裡道。” 唐 杜甫 《高都護驄馬行》:“ 長安 壯兒不敢騎,走過掣電傾城知。”《二刻拍案驚奇》卷五:“傾城士女通宵出遊,沒些禁忌。” 葉聖陶 《登雁塔》:“将來逢四野花開的時節,春秋晴明的日子……城裡人必将傾城空巷而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傾城”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隨着曆史演變和語境變化而不同。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本義與曆史典故

  1. 傾覆國家
    源自《詩經·大雅·瞻卬》中的“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指女性擅權導緻邦國覆滅。古代“城”象征國家,“傾城”最初帶有負面政治色彩。

二、形容美貌的引申義

  1. 形容女子容貌絕美
    後演變為贊美女性或花色豔麗,如“名花傾城,君王帶笑”。此用法常見于文學作品,強調美貌令人傾倒。
  2. 代指美女
    如“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以“傾城”比喻極具吸引力的佳人。

三、現代常用含義

  1. 全城、滿城
    指大規模集體行動,如“傾城出動”,表示全城人參與某事。
  2. 文化符號與創作主題
    現代影視、歌曲、文學常以“傾城”為名,如三毛的散文《傾城》,多圍繞愛情、命運等主題展開。

四、其他延伸

“傾城”從曆史批判性詞彙,逐漸轉為對美的極緻贊譽,并衍生出集體行動等中性含義。其豐富内涵體現了語言文化的發展與融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傾城的意思

傾城,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女子美麗絕倫、令人傾倒的容貌。它是由兩個字組成,每個字都有獨特的含義和構造。

傾城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傾:由“亻”(人)和“兒”兩個部首構成,共6畫。

城:由“土”和“成”兩個部首構成,共6畫。

傾城的來源

傾城最早出現在《漢書·匈奴傳》中,形容匈奴仆從中有一位美麗絕倫的婦女,她的美貌使所有人都為之傾倒。後來,傾城逐漸成為一個獨特的詞彙,用來形容非常美麗的女子。

傾城的繁體

傾城的繁體字為「傾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傾城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一種常見的寫法是「傾城」,即把「兒」的部首寫成「人」的形狀。另一種寫法是「傾丞」,即把「城」的右邊部分寫成「丞」。

傾城的例句

1. 她那張傾國傾城的臉,無論走到哪裡都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2. 傾城的容顔使得所有的男人都沉醉其中,無法自拔。

組詞

傾心、傾情、傾慕、傾國等。

近義詞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國色天香等。

反義詞

平凡、普通、丑陋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