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墨綠。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寫像訣》:“柏枝緑,用枝條緑入漆緑合。”
“漆綠”是一個描述顔色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為詳細解釋:
“漆綠”指一種濃烈的深綠色,屬于中國傳統色彩體系。它由“漆”(指黑色塗料)和“綠”組合而成,形容顔色如漆般深邃、綠意鮮明()。
色彩特征
漆綠接近墨綠色,但色彩更飽和。古代繪畫中常用于調色,例如明代陶宗儀在《辍耕錄·寫像訣》中提到,調配“柏枝綠”需結合“枝條綠”與“漆綠”()。
應用場景
“漆綠”并非現代标準色名,更多見于古籍或藝術領域。部分詞典将其歸類為“墨綠”的同義詞,但實際使用中更強調色彩的厚重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調色方法或古籍原文,可參考《辍耕錄》等相關文獻。
漆綠是形容物體或顔色呈現出深綠色,類似于漆的顔色。
漆綠的拆分部首為氵和綠,總共有11畫。
漆綠一詞來源于中國傳統繪畫中的顔料,用以描繪樹葉、植物等呈現出深綠色調的部分。
漆綠的繁體為漆綠。
古代漢字中,漆綠的寫法沒有發生較大變化,仍然是由氵和綠兩個部首組成,且總共有11畫。
1. 這幅山水畫中,山上的樹木被描繪得漆綠一片,非常生動。
2. 在初春時節,公園裡的花草已經變得漆綠,顯得格外美麗。
1. 烏漆麻黑:形容非常黑暗、陰郁。
2. 綠草如茵:形容大片的綠色草地,非常茂盛。
墨綠、深綠、碧綠。
素白、潔白、潔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