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麒麟閣 上的畫像。舊時作為給功臣、賢才的最高榮譽。 清 李漁 《慎鸾交·魔氛》:“分明是衆遊魂招來古戰場,一箇箇要續前勳,補畫 麒麟 像。”參見“ 麒麟閣 ”。
“麒麟像”一詞主要包含兩層含義,以下結合不同來源進行詳細解釋:
指漢代“麒麟閣”上繪制的功臣畫像,是古代對傑出人才或功臣的最高表彰形式。這一典故源自西漢時期,漢宣帝曾命人将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畫像懸挂于麒麟閣中,以彰顯其功績。因此,“麒麟像”成為功勳卓著者的代稱,如清代李漁在《慎鸾交·魔氛》中提到的“補畫麒麟像”即借用此意。
在文學作品中,“麒麟像”也引申為對人或事物形象美好的贊譽。麒麟作為中國傳統瑞獸,象征祥瑞、高貴,其形象融合獅、鹿、牛等特征,具有莊重威嚴的特質。因此該詞常被用來形容容貌出衆、儀态端莊的人或事物,例如:“他的氣質猶如麒麟像般令人敬仰”。
麒麟本身的象征意義也影響了“麒麟像”的用法,古人認為麒麟出現是吉兆,故将傑出人才比作麒麟,進一步強化了該詞的褒獎意味。需要注意的是,當代使用中更側重于曆史典故的引用,而文學比喻多出現在古典或藝術語境中。
《麒麟像》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像麒麟一樣,形容人的才華、品德、容貌等出類拔萃,獨一無二。在古代,麒麟被視為吉祥、神秘的動物,象征着吉祥、祥瑞和富貴。
《麒麟像》共有15個筆畫,由部首鳥和鹿組成。部首鳥(即“鳥”)有4個筆畫,部首鹿(即“鹿”)有7個筆畫。鳥和鹿分别表示了麒麟的形象。
《麒麟像》這個成語的來源,最早見于《漢書·蔡邕傳》,其中寫道:“有一長者,以待麒麟,作表狀,上有麟字,非無事者也。”也就是說,這個成語最初是指人們為了紀念麒麟,制作了麒麟形狀的像。現在,我們常用這個成語來比喻人的才華、品德等突出,獨一無二。
在繁體中,“麟”字的字形和簡體中基本相同,隻是在筆劃的結構上有一些不同。
古代的“麟”字寫法比較複雜,包含有額外的部首和筆畫,總共達到了20個筆畫,其中旁字有虍、立、杜、少、為、革、尤、口、并、曲、加、缶、豆、丨、川、目、乎、石。這些部首和筆畫的組合構成了古代漢字“麟”的形狀。
例句:他的音樂才華簡直像《麒麟像》一樣,令人歎為觀止。
組詞:麒麟、麒麟不動、麟角鳳觜
近義詞:非凡、卓越、千人一面
反義詞:平庸、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