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麒麟阁 上的画像。旧时作为给功臣、贤才的最高荣誉。 清 李渔 《慎鸾交·魔氛》:“分明是众游魂招来古战场,一箇箇要续前勋,补画 麒麟 像。”参见“ 麒麟阁 ”。
“麒麟像”一词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以下结合不同来源进行详细解释:
指汉代“麒麟阁”上绘制的功臣画像,是古代对杰出人才或功臣的最高表彰形式。这一典故源自西汉时期,汉宣帝曾命人将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画像悬挂于麒麟阁中,以彰显其功绩。因此,“麒麟像”成为功勋卓著者的代称,如清代李渔在《慎鸾交·魔氛》中提到的“补画麒麟像”即借用此意。
在文学作品中,“麒麟像”也引申为对人或事物形象美好的赞誉。麒麟作为中国传统瑞兽,象征祥瑞、高贵,其形象融合狮、鹿、牛等特征,具有庄重威严的特质。因此该词常被用来形容容貌出众、仪态端庄的人或事物,例如:“他的气质犹如麒麟像般令人敬仰”。
麒麟本身的象征意义也影响了“麒麟像”的用法,古人认为麒麟出现是吉兆,故将杰出人才比作麒麟,进一步强化了该词的褒奖意味。需要注意的是,当代使用中更侧重于历史典故的引用,而文学比喻多出现在古典或艺术语境中。
《麒麟像》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像麒麟一样,形容人的才华、品德、容貌等出类拔萃,独一无二。在古代,麒麟被视为吉祥、神秘的动物,象征着吉祥、祥瑞和富贵。
《麒麟像》共有15个笔画,由部首鸟和鹿组成。部首鸟(即“鳥”)有4个笔画,部首鹿(即“鹿”)有7个笔画。鸟和鹿分别表示了麒麟的形象。
《麒麟像》这个成语的来源,最早见于《汉书·蔡邕传》,其中写道:“有一长者,以待麒麟,作表状,上有麟字,非无事者也。”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最初是指人们为了纪念麒麟,制作了麒麟形状的像。现在,我们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人的才华、品德等突出,独一无二。
在繁体中,“麟”字的字形和简体中基本相同,只是在筆劃的結構上有一些不同。
古代的“麟”字写法比较复杂,包含有额外的部首和笔画,总共达到了20个笔画,其中旁字有虍、立、杜、少、為、革、尤、口、并、曲、加、缶、豆、丨、川、目、乎、石。这些部首和笔画的组合构成了古代汉字“麟”的形状。
例句:他的音乐才华简直像《麒麟像》一样,令人叹为观止。
组词:麒麟、麒麟不动、麟角凤觜
近义词:非凡、卓越、千人一面
反义词:平庸、普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