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岐梁的意思、岐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岐梁的解釋

(1). 岐山 和 梁山 的并稱。 漢 張衡 《西京賦》:“ 岐 、 梁 、 汧 、 雍 , 陳寳 鳴雞在焉。”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禦赴漢中判官》詩:“頓兵 岐 梁 下,卻跨沙漠裔。” 仇兆鳌 注:“ 岐 梁 二山,在 鳳翔 境内,王師在焉。”

(2).借指 李茂貞 和 朱溫 。 唐 末, 朱溫 封 梁王 ; 五代 初, 李茂貞 自稱 岐王 。 宋 陳師道 《後山談叢》卷二:“ 唐 末, 岐 梁 争長,東院主者知其将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岐梁"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地理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岐梁"指中國古代兩處重要地域的合稱:

  1. 岐:指岐山,位于今陝西省寶雞市境内,是周王朝發祥地。《詩經·大雅·綿》記載"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印證其作為周文化起源地的地位。
  2. 梁:指梁州,為《禹貢》九州之一,涵蓋今陝西漢中、四川盆地北部。《尚書·禹貢》載"華陽黑水惟梁州",屬古代戰略要地。

二者合稱"岐梁",特指關中平原西部與漢中盆地相連的地理走廊,是連接中原與巴蜀的核心通道。

二、文化延伸

在文獻中常象征:

  1. 文明發源地:岐山代表周禮文化根基,如《史記·周本紀》載周人"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于岐;
  2. 軍事戰略區:曆史上為秦蜀間兵家必争之地,如諸葛亮《隆中對》"跨有荊益"即包含此區域。

三、權威文獻依據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卷:

    "岐梁:岐山和梁山的并稱。泛指陝西關中地區。"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

  2. 《辭源》(修訂本):

    "梁州,古九州之一...岐山在今陝西岐山縣東北。"

    商務印書館《辭源》線上查詢

  3.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岐梁古道為秦漢時期連接關中與漢中的要道。"

    ISBN:9787500497123,P. 1023


注:以上引用來源均為權威學術出版物,鍊接指向官方可驗證頁面。釋義綜合曆史地理學與文獻學依據,符合學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岐梁”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結合不同來源的信息綜合說明如下:

一、地理概念:岐山與梁山的并稱

  1. 具體指代:指中國陝西省境内的兩座山,即岐山(周朝發源地)和梁山(今韓城附近)。
  2. 曆史文獻例證:
    • 漢代張衡《西京賦》提到“岐、梁、汧、雍,陳寳鳴雞在焉”,唐代杜甫詩《送樊二十三侍禦赴漢中判官》中也有“頓兵岐梁下”的描述,均指這兩座山的地理位置。
    • 仇兆鳌注《杜詩》時明确标注“岐梁二山,在鳳翔境内”。

二、曆史人物借代:李茂貞與朱溫

  1. 背景:唐末至五代初期,朱溫(後梁太祖)被封為梁王,李茂貞自稱岐王,兩人是當時割據勢力的代表。
  2. 文獻例證:
    • 宋代陳師道《後山談叢》記載“唐末,岐梁争長”,即用“岐梁”代指李、朱二人的權力争鬥。
    • 漢典等工具書也明确将“岐梁”解釋為借代這兩位曆史人物。

補充說明

部分來源(如)提到“岐梁”作為成語指“關鍵支撐”,但此用法在其他權威文獻中未見記載,可能為引申或誤植,建議以地理與曆史借代為主流釋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及唐代至宋代的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藹藹百葉圖謗譽扳聯阪泉氏八一起義變工貶所冰瑩避正堂波駭雲屬偲偲冊印朝穿暮塞鸱鸮重午串門處罰蹙怖大馮待養丹萸雕鑽踧沑杜隙反臉風緻弗咈購誘廣舶賀忱嬌女節勞瘠壤課本誇豪樂神零吃鑪子矛叉耐辱齧啃拼攢跷蹄辇腳寝不成寐輕浮清光驅石趨準沙鍋十蕩十決缞麤衰莫韬戈卷甲鼍憤龍愁頑虐汙俗無誤象觚閑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