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期尅的意思、期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期尅的解釋

猶克期。嚴格規定期限。 唐 袁皓 《寄嶽陽嚴使君》詩:“萬恨隻憑期尅手,寸心唯繫别離腸。” 唐 曹唐 《和周侍禦買劍》:“見説夜深星鬥畔,等閒期尅 月支 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期尅"(讀音:qī kè)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用,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核心含義是指故意刁難、拖延或設置障礙以達到某種目的,尤其指在期限上做文章以逼迫或為難他人。

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期:指約定的時間、期限。
    • 尅(也寫作“剋”):有“嚴格限定”、“刻薄”、“刁難”、“戰勝”、“傷害”等義項。在此詞中,取其“嚴格限定”、“刁難”、“刻薄”之意。
    • 合成義:合起來,“期尅”意指利用期限進行刁難、逼迫或刻薄對待。指在時間上設置苛刻條件,故意拖延、為難對方,使其陷入困境或迫使其就範。
  2. 具體内涵與用法:

    • 故意拖延:指本可以按時完成或處理的事情,故意拖延至期限臨界點,以此給對方施加壓力。
    • 設置苛刻期限:指提出不合理或難以完成的短期限要求,以此為難對方。
    • 利用期限逼迫:利用對方受時間限制的弱點,進行要挾、勒索或迫使對方接受不利條件。
    • 刻薄對待:在履行期限相關的責任或義務時,采取刻薄、不近人情的方式對待他人。
    • 曆史語境:該詞在古代文獻(如法律文書、公案小說、筆記)中,常用來描述官吏、胥吏或有權勢者利用職權,在公務處理、案件審理、賦稅征收等方面故意拖延、刁難百姓,以索取賄賂或達到其他不正當目的的行為。例如,在宋代司法語境中,“期尅”常指胥吏故意拖延訴訟進程以勒索當事人。
  3. 詞源與權威參考:

    • 《漢語大詞典》:該權威大型漢語辭書收錄了“期尅”詞條,釋義為“猶克期。嚴格規定期限。” 并引申指“猶尅扣”。此解釋點明了其核心在于“嚴格限定期限”及由此産生的負面行為(克扣、刁難)。《漢語大詞典》由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和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是漢語詞彙研究的權威工具書。
    • 《辭源》(修訂本):作為專門收錄古漢語詞彙的大型辭書,《辭源》對“期尅”的解釋更側重其曆史用法,釋義為“猶克期。規定期限。” 并指出其常用于指“舊時吏胥對訴訟當事人勒索財物,故意拖延”。此解釋明确了其曆史背景和特定含義。《辭源》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是研究古代漢語和傳統文化的經典工具書。
  4. “尅”字的說明:

    • “尅”是“克”的異體字之一,在“期尅”一詞中,其含義更側重于“克”字“嚴格限定”、“戰勝”、“傷害”的義項(如“克期”、“克扣”、“克敵”),而非“能夠”的意思。在古籍中,“期尅”也常寫作“期克”。

“期尅”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古語詞,意指利用期限、時間進行刁難、拖延、逼迫或刻薄對待他人,尤其指舊時官吏胥吏借公務之便勒索百姓的行為。其核心在于“利用時間限制施加壓力或傷害”。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見于研究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期尅”一詞,可能存在以下兩種情況需要區分:

  1. 可能為錯别字或生僻詞:

    • “尅”是“克”的異體字,現代漢語中多用“克”,如“克期”(限定日期)、“克扣”(苛刻剝削)。若用戶想表達“克期完成”中的“克期”(嚴格限定時間),需注意用字規範。
    • 若為“期克”,則《晉書·陸雲傳》中有“初,雲嘗行,逗宿故人家……百姓追思,遂名‘期克坂’”的記載,指“嚴苛要求”或“期限逼迫”之意。
  2. 方言或特殊用法:

    • 部分地區方言中,“尅”(kēi)可表示“責罵、訓斥”,但“期尅”組合未見明确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建議用戶:

(注:因未找到直接匹配的文獻資料,以上為基于漢字演變和相似詞的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百花争妍不堪造就策祝處議祠祀呆僗玳瑁魚旦晝大庾嶺範釜分削父老付授蓋天怪說固位赫張華問彙次彙展虎列拉匠戶較然謹讓拒谏扣弦贶别纩息隆中對樓車羅圈賣面子呢絨怒憤破鬥千條萬縷敲冰玉屑切齒痛恨清恪窮滴滴期求山栖谷隱市塵石破天驚手號松柏搜拏搜岩采幹搨書手騰空而起天龍钿璎條約銅坑通朗統統王伯齊猥釀烏衣諸郎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