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儒家稱《尚書》可供借鑒的七個方面。《尚書大傳》卷五:“六《誓》可以觀義,五《誥》可以觀仁,《甫刑》可以觀誡,《洪範》可以觀度,《禹貢》可以觀事,《臯陶謨》可以觀治,《堯典》可以觀美。”《孔叢子·論書》亦提“七觀”,但内容、次序與《尚書大傳》略有不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宗經》:“《易》張十翼,《書》标七觀。”
(2).辭賦篇名。 元 袁桷 作。見“ 七觀帖 ”。
“七觀”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注意:上述兩種“七觀”屬于不同體系,前者為儒家經典解讀方法,後者為人才鑒别策略,需避免混淆。
《七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指的是觀察事物的角度、方法或态度。七觀的内容包括身心觀、人生觀、價值觀、時間觀、空間觀、人際觀和樂觀。
《七觀》的第一個字是“七”(qī),部首為“一”,拼音為“qī”,它是一個基本漢字,采用“丿”、“一”、“八”、“丨”等筆畫組成。
《七觀》的第二個字是“觀”(guān),部首為“見”,拼音為“guān”,它也是一個基本漢字,采用“冂”、“蔔”、“八”等筆畫組成。
《七觀》一詞最早可追溯到古代文化經典《周易》。根據八卦理論,人們根據觀察世界的角度,形成了七種觀念,從而能夠更好地認識世界和自己。
《七觀》的繁體字為「七觀」。在繁體字中,字形稍微複雜一些,但意義和拼音都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七觀》一詞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并無太大區别。
1. 我們需要保持樂觀的七觀,以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2. 他的人生觀和我的完全不同,我們經常會發生争論。
3. 時間觀決定了我們對待時間的态度和利用方式。
七情六欲、七方觀察、偏見、主觀、客觀、宇宙觀等。
七視點、七觀點、七角度等。
武斷、片面、狹隘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