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氣分的意思、氣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氣分的解釋

(1).舊謂人和物所受元氣的分限。《孔子家語·執辔》:“ 子夏 問於 孔子 曰:‘ 商 聞《易》之生人及萬物鳥獸昆蟲,各有奇耦,氣分不同。’” 三國 魏 嵇康 《明膽論》:“尋所受之終始,推氣分之所由。”

(2).引申為氣息;氣質。 宋 蘇轼 《法雲寺禮拜石記》:“聞我佛修道時,芻泥巢頂,霑佛氣分,後皆受報。” 茅盾 《虹》一:“如果從後影看起來,她是溫柔的化身;但是眉目間挾着英爽的氣分,而常常緊閉的一張小口也顯示了她的堅毅的品性。”

(3).身分,體面。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小梅香伏侍得勤,老夫人拘繫得緊,隻怕俺女孩兒折了氣分。” 元 戴善夫 《風光好》第三折:“我和你兩情調兩意肯。這諧合有氣分。”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一折:“這衣服和銀子,也則是一時間周急,添你氣分。”

同“ 氣氛 ”。 葉聖陶 《雙影》:“這種幽郁氣分也可以清楚地辨出。”參見“ 氣氛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氣分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分别源于中醫學和古代哲學思想,具體釋義如下:


一、中醫學概念:疾病傳變的病理層次

定義:

氣分指外感熱病發展過程中,病邪由表入裡、侵犯髒腑的病理階段,屬于“衛氣營血辨證”體系中的深層病位。此時病邪已脫離體表(衛分),深入髒腑氣血,表現為高熱、煩渴、脈洪大等實熱證候。

核心特征:

  1. 病位深入:邪氣侵擾肺、胃、腸、膽等髒腑功能。
  2. 症狀表現:持續高熱不惡寒、大汗出、大渴喜冷飲、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3. 辨證關鍵:與“衛分”(表證)、“營分”(熱入心營)、“血分”(耗血動血)并列,标志疾病輕重層次。

經典文獻依據: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提出氣分與血分的病機差異;清代溫病學派(如葉天士《溫熱論》)完善衛氣營血辨證體系,明确氣分為“邪正劇争”階段。


二、古代哲學概念:物質與精神的構成基礎

定義:

源于先秦氣論哲學,指構成萬物的基本物質元素(氣)及其分化形态。宋代張載提出“氣本論”,認為宇宙由“太虛之氣”聚散而成,氣分即氣的運動分化過程。

哲學内涵:

  1. 宇宙生成:氣分陰陽、清濁,化生天地萬物(《淮南子·天文訓》:“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滞而為地”)。
  2. 人性論關聯:儒家認為“氣分”影響人的禀賦,如《禮記·禮運》以“血氣心知”論人性。
  3. 理學發展:朱熹提出“理先氣後”,但承認“氣分”是理的具體承載。

權威釋義參考:

《漢語大詞典》釋“氣分”為“舊指人和物所受元氣的分體”,強調其本原性;《中國哲學大辭典》指出其體現“氣一元論”的辯證思維。


現代引申用法

在文學語境中,“氣分”偶作“氣韻”“風度”解(如“書卷氣分”),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


說明:以上釋義綜合中醫經典、哲學典籍及權威辭書定義,未引用網頁來源處均依據專業工具書及學術文獻共識。

網絡擴展解釋

“氣分”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顯著差異,主要分為傳統文學/哲學解釋和中醫術語兩大類:

一、傳統文學/哲學中的含義

  1. 元氣分限
    指人與萬物受先天元氣的禀賦差異。如《孔子家語》記載子夏問孔子:“萬物各有奇耦,氣分不同”,強調元氣分配決定個體特性。三國嵇康在《明膽論》中也探讨了氣分對人性情的影響。

  2. 氣息與氣質
    引申為人的精神氣質或氣場。例如蘇轼提到“沾佛氣分”指沾染佛門氣息;茅盾在《虹》中描述人物“眉目間挾英爽氣分”,突顯堅毅品性。

  3. 身份與體面
    元代戲曲《合汗衫》用“添你氣分”表示提升身份地位,這一用法在古漢語中較為常見。


二、中醫領域的專業解釋

  1. 氣的功能範疇
    泛指與“氣”相關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常與“血分”相對。例如“邪在氣分”指病邪侵入氣的層面,表現為發熱、口渴等。

  2. 衛氣營血辨證中的“氣分證”
    屬于外感溫熱病的裡熱階段,症狀包括高熱、便秘、舌苔黃等,多由衛分證轉化而來。治療常以清熱生津為主,如白虎湯。

  3. 《金匮要略》中的“氣分病”
    特指水飲與氣相結的病症,表現為心下堅滿、小便不利等,需溫陽化飲。


三、其他用法

在部分文獻中,“氣分”與“氣氛”相通(如),但此用法較少見。

“氣分”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傳統用法側重哲學與文學,中醫則指向特定病理階段。如需深入中醫理論,建議參考《溫病條辨》《金匮要略》等經典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敗句髀髋秉锧漕折單于朝鬥鈔略打法大陸漂移說鄧林電力拖動敵侔鬥艹獨自個返顧風信雞佛刹感通葛帔冠山戴粒锢定詭謇牯犀含歌花局畫眉嘒嘒糊口度日昏狂戒禁解元精氣神驚耀究察幾運康樂誇父追日跨虛樂願料石鯉魚跳龍門芒羊冒嫌南北學群聚趨使燃石時憲術瘦俏矟騎四豪繐衰太公望迢遠土圭晚課玩巧相處象德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