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問近思”是一個出自《論語·子張》的成語,子夏曰:“博學而笃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字詞解析
2. 整體含義 該成語倡導一種務實的學習方法:以真誠态度請教問題,并聚焦于解決當下的現實困惑。它強調學習需理論聯繫實際,通過具體實踐和思考來深化認知(、)。
3. 與儒家思想的關聯 子夏将“切問近思”與“博學笃志”并列,認為這是實現“仁德”的重要途徑。其核心在于通過腳踏實地的學習和反思,逐步提升道德修養(、)。
4. 現代啟示 這一理念至今仍有指導意義,提醒人們在信息爆炸時代避免盲目求廣,而應注重針對性學習和實踐應用(、)。
讀音:qiè wèn jìn sī(注:部分網頁标注為“qiē”,但《論語》傳統注音以“qiè”為準)
《切問近思》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切身體會并進行深入思考。
《切問近思》這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為:切(刀偏旁)、問(口偏旁)、思(心偏旁)。根據筆畫順序,切有一筆,問有五筆,思有九筆。
《切問近思》最早出現在東漢時期的《後漢書·杜預傳》中。原文引用了當時人杜預的一句話:"切問心慮,思之以近。"後來,這句話逐漸演變成了成語,表示對問題或困惑的思考。
繁體字為《切問近思》。
古時的《切問近思》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切寫作「刈」,問寫作「問」。思的寫法沒有變化。
1. 面對困難,我們需要切問近思,尋找解決的辦法。 2. 在決定重要事情之前,我們應該進行切問近思,确保做出明智的決策。
思考、深思熟慮、苦思冥想、反思
反思、思慮、思量、思索
輕率、淺思熟慮、不問思索、不思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