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語。七種珍寶。佛經中說法不一,如:《法華經》以金、銀、琉璃、砗磲、碼碯、真珠、玫瑰為七寶;《無量壽經》以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瑪瑙為七寶;《大阿彌陀經》以黃金、白銀、水晶、瑠璃、珊瑚、琥珀、砗磲為七寶;《恒水經》以白銀、黃金、珊瑚、白珠、砗磲、明月珠、摩尼珠為七寶。
(2).佛教語。七種王者之寶。《輪王七寶經》:“其王出時有七寶現。何等為七?所謂輪寶、象寶、馬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摩尼寶、女寶。如是七寶隨王出現。” 唐 寒山 《詩》之二六一:“我見轉輪王,千子常圍繞。十善化四天,莊嚴多七寶。”《新唐書·後妃傳上·則天武皇後》:“太後又自加號 金輪 聖神皇帝 ,置七寶於廷:曰金輪寶、曰白象寶、曰女寶、曰馬寶、曰珠寶、曰主兵臣寶、曰主藏臣寶,率大朝會則陳之。”
(3).泛指多種寶物。《西京雜記》卷三:“有琴長六尺,安十三絃,二十六徽,皆用七寶飾之,銘曰‘璠璵之樂’。” 唐 李峤 《床》詩:“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寶粧。”《宋史·輿服志一》:“ 東都 舊制,輦飾以玉,裙網用七寶,而滴子用真珠。”
(4).用以形容用多種寶物裝飾的器物。《西京雜記》卷二:“ 武帝 為七寶牀。”《隋書·高祖紀下》:“己卯,突厥遣使獻七寶盌。”《隋唐演義》第八二回:“ 玄宗 命設七寶文幾於禦座之旁。” 葉玉森 《印度故宮詞》:“箕踞曾瞻七寶冠,笙歌更逐群魔舞。”
(5).比喻卓異傑出的人物。 唐 黃滔 《南海韋尚書》:“伏惟尚書,象外三山,人間七寶,體天地方圓之製,法陰陽昇伏之機。”
(6).指七種特殊的功用。《小五義》第二六回:“皆因他(指‘七寶刀’)有‘四絶’‘三益’之妙:一決勝負,二防賊盜,三誅刺客,四避神邪,謂之四絶;切金、斷玉、吹毛髮,謂之三益……這‘四絶’‘三益’,俗呼謂之‘七寶’。”
(7).稱以各種佐料合成之物。參見“ 七寶茶 ”、“ 七寶五味粥 ”、“ 七寶羹 ”。
“七寶”一詞在不同語境中含義有所差異,但核心源于佛教經典,主要分為以下三類解釋:
佛教經典對“七寶”的組成存在多種說法,不同經書、朝代或地域的版本略有差異:
共同特征: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等反複出現,象征佛法的莊嚴與修行者的福德。
部分經典強調“七寶”的抽象意義,代表修行者的七種内在品質:
“七寶”的核心是佛教概念,既指具體珍寶,也蘊含修行者的精神追求。若需了解特定經典或文化背景中的定義,可進一步查閱《法華經》《無量壽經》等文獻。
七寶是指由七種寶石或彩色琺琅制成的裝飾品或工藝品。這七種寶石是金石、青金石、珊瑚、琉璃、珍珠、綠松石和紅瑪瑙。
七寶的部首是王(玉的古代形式),總筆畫數為8個。
七寶一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中,是用來形容佛教寺院中的彩色琺琅寶石造像或器物。後來,七寶被廣泛用來指代由七種寶石或彩色琺琅制成的工藝品。
七寶(繁體字)
古代漢字書寫時,七寶的字形與現代略有差異,但意思相同。
她佩戴着鑲嵌有七寶的項鍊,顯得格外美麗。
七寶珠、七寶镯、七寶盒、七寶塔、七寶佛像、七寶插花
七彩寶石、七彩琉璃
普通工藝品、非寶石裝飾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