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巧言如簧的意思、巧言如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巧言如簧的解釋

謂花言巧語,悅耳動聽,有如笙中之簧。《詩·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顔之厚矣。” 孔穎達 疏:“巧為言語,結構虛辭,速相待合,如笙中之簧,聲相應和。”《後漢書·陳蕃傳》:“夫讒人似實,巧言如簧,使聽之者惑,視之者昏。” 明 宋濂 《故上虞魏君妻馮夫人墓志銘》:“後世此義或乖,遂至巧言如簧,而斁倫害政,反為家禍。” 郭沫若 《屈原》第四幕:“你這無恥的讕言,你這巧言如簧的挑撥離間,虧你還戴着一個人的面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巧言如簧”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qiǎo yán rú huáng,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形容人善于用花言巧語,說話動聽且富有技巧,但往往帶有虛僞或欺騙性。例如:“騙子巧言如簧,我們差點上了他的當”。

2.出處溯源

源自《詩經·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顔之厚矣”,原指谄媚者厚顔無恥地用動聽言辭迷惑他人。部分文獻(如)提到《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但主流權威來源均以《詩經》為正确出處。

3.結構解析

4.用法與示例

5.感情色彩

雖部分詞典标注為“中性詞”,但實際使用中多含貶義,強調言辭背後的虛僞或誤導性。

6.近義詞

“巧舌如簧”與其意義相近,均側重形容能說會道。


提示:若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詩經》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巧言如簧

巧言如簧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說話能巧妙地變換,像古代的簧笛一樣能夠吹奏出優美的樂曲。這個成語多用來形容人的口才很好,善于用巧妙的言辭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巧(小三角)+ 言(言字旁)如(女字旁)簧(竹字頭,帽字旁,竹字尾)

來源:

《詩經·國風·秦風·七月》中有一句:“宛丘之上,植柳維楹。受命不競,言辭如簧。”也有一種說法認為這個成語來源于《後漢書·韓長孺傳》中的記載。無論來源如何,這個成語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詞彙。

繁體:

巧言如簧(繁體中文:巧言如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巧言如簧(古漢字:巧言如簧)

例句:

他的巧言如簧,讓所有人都為之傾倒。

組詞:

巧計、言辭、竹簧等詞語可以與巧言如簧組詞。

近義詞:

花言巧語、口若懸河等詞語可以與巧言如簧近義。

反義詞:

直言不諱、直抒胸臆等詞語可以與巧言如簧反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