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說空話而無實際行動。《歧路燈》第三十回:“依我説,把他的賬承當下,他就説正經話。若是乾研墨兒,他順風一倒,那姓 茅 的就騙成了。”
“乾研墨”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比喻隻說空話而無實際行動的行為,常用于批評缺乏實踐的空談者。例如《歧路燈》第三十回提到:“若是乾研墨兒,他順風一倒……”即形容對方僅口頭承諾卻不履行。
結構與讀音
來源與用法
該詞出自清代小說《歧路燈》,屬于近代漢語中的比喻性表達,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
近義與關聯
類似含義的成語包括“紙上談兵”“光說不練”等,均強調言行不一的問題。
“乾研墨”通過“幹磨墨卻不用以書寫”的意象,生動諷刺了空談行為。若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用例,可參考《歧路燈》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的釋義。
乾研墨是一種用于書法、繪畫的墨汁,也可泛指墨汁。這個詞一般用于文化領域,表示對繪畫、書法用墨的研究和探索。
乾研墨這個詞由三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乾”拆分出來的部首是“乙”,由4個筆畫組成;第二個字“研”拆分出來的部首是“石”,由9個筆畫組成;第三個字“墨”拆分出來的部首是“土”,由15個筆畫組成。
乾研墨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藝術,具有豐富的曆史背景。在繁體字中,“乾”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而“研”字與“墨”字的寫法略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古時的“乾”字在“乙”的上方有一個點;古時的“研”字則将“身”字放在“石”的下方,相當于“砵”字;古時的“墨”字則是将“土”字加上一個“黑”字,形成一個字形。
1. 他沉迷于乾研墨的世界中,整日探究着墨汁的配方和品質。(乾研墨指對墨汁的研究)
2. 這位書法家将自己的乾研墨技巧應用于他的作品中,使每個字的筆畫更加飽滿有力。(乾研墨指對書法墨的運用)
乾研墨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新的詞彙,例如:乾墨筆、研墨技巧、墨汁研發等。
乾研墨的近義詞可以是墨汁、墨水,反義詞可以是水彩、顔料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