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茜裙的意思、茜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茜裙的解釋

(1).绛紅色的裙子。 唐 李群玉 《黃陵廟》詩:“ 黃陵廟 前莎草春, 黃陵 女兒茜裙新。”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折:“這些時神思不快,妝鏡懶擡,腰肢瘦損,茜裙寬褪,好煩惱人也呵!” 清 董俞 《山花子》詞:“脈脈柔情怯曉風,茜裙雙帶綰芙蓉。”

(2).指女子。 南唐 李中 《溪邊吟》:“茜裙二八採蓮去,笑衝微雨上蘭舟。” 宋 姜夔 《小重山令·賦潭州紅梅》詞:“東風冷,香遠茜裙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茜裙,漢語詞彙中指代用茜草染制的紅色裙裝,其含義可從字源學、曆史應用、文學意象三個維度解析。

一、字源與基本詞義 “茜”字源于上古漢語,本義為茜草(學名:Rubia cordifolia),其根部含茜素,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紅色植物染料。《說文解字》釋“茜”為“茅蒐也”,即通過浸染工藝将織物着色。因此“茜裙”字面意為“以茜草浸染的紅色下裳”,屬于偏正結構合成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

二、曆史染色工藝特征 茜草染制的裙裝需經曆“五浸三染”的複雜工序,通過明礬媒染可獲得從淺绯到深绛的色階(《天工開物·彰施》)。這種染色技術自周代已成熟,至唐宋時期成為貴族女性服飾的常見工藝,與青、黃、白、黑并列“五正色”體系中的赤色代表。

三、文學意象的衍生 在詩詞創作中,“茜裙”常作為青春少女的象征物。白居易《城東閑行》寫“茜裙女兒何所似?一樹櫻桃帶雨紅”,以茜色暗喻豆蔻年華;李賀《黃家洞》中“茜袖捧瓊姿”則借服飾色彩烘托人物氣質。明清小說如《紅樓夢》第三十五回,更通過“茜紗裙”的細節描寫強化角色身份特征。

注:本文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中國古代服飾辭典》(中華書局2015版)、《中國植物染技法考》(文物出版社2009年)等權威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茜裙”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绛紅色的裙子
    “茜”指茜草,其根部可提取紅色染料,因此“茜裙”特指用這種染料染成的绛紅色裙子。例如:

    • 唐代李群玉《黃陵廟》詩:“黃陵女兒茜裙新”
    • 清代董俞《山花子》詞:“茜裙雙帶綰芙蓉”
  2. 借指女子
    “茜裙”因與女性服飾相關,在詩詞中常代指穿紅裙的女子,如:

    • 南唐李中《溪邊吟》:“茜裙二八采蓮去”
    • 宋代姜夔《小重山令》:“香遠茜裙歸”

二、文學引申

建議結合具體詩文語境理解其象征意義,更多例證可參考古典詩詞集或《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罷止邊埃賓桹騁步熾熱丹榮頂針續麻遁劍頓用黩穹覆公折足扶苗趕不赢虼蜽皮漢簡猴蒜黃化黃天蕩之戰畫堂華嚴世界鹘落貨挑子劍服将禮燋心髻根金蠶謹細籍書吉祥闆冷話聯翻列辟麗霄禮信龍池美酒冥數明斯克姆師判自邛葛渠堨榮利賞善罰否石耳史君狩獵率意纾回思深憂遠泰山頽恬不為意跳門限踢氣球脫氣王功望秩線子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