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錢糧的意思、錢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錢糧的解釋

(1) [land tax; taxes on farm lands]∶舊時田賦征收的銀錢和糧食,也泛指稅收

(2) [tax collector]∶舊時指專司會計、錢糧的小吏

詳細解釋

(1).錢財和糧食。《水浒傳》第四四回:“令 穆春 、 朱富 管收山寨錢糧。”

(2).指田賦。舊時田賦,或征收粟帛,或折征銀錢,或二者并征,因稱。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六:“ 陳恕 為三司使, 真宗 命具中外錢糧大數以聞, 恕 諾而不進。” 清 顧炎武 《錢糧論》上:“今之言賦必曰錢糧。夫錢,錢也;糧,糧也。” ********* 《民生主義》第一講:“從前的舊稅法,隻是錢糧和關稅兩種。” 郭澄清 《大刀記》第十一章:“大案至此,并未了結,因為那四十畝地的‘錢糧’還沒有個着落。”

(3).泛指租稅。《紅樓夢》第五六回:“那片竹子單交給我,一年工夫,明年又是一片,除了家裡吃的筍,一年還可交些錢糧。”

(4).指薪水。 曹禺 《雷雨》第一幕:“反正這孩子混蛋,吃6*人家的錢糧,就得受人家的管。” 老舍 《茶館》第一幕:“姓 譚 的,還有那個 康有為 ,不是說叫旗兵不關錢糧,去自謀生計嗎?”

(5).迷信用品。指冥錢。《紅樓夢》第八十回:“吉時已到,請 寶玉 出去奠酒,焚化錢糧,散福。”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錢糧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錢糧”是一個多義詞,主要含義與古代賦稅制度相關,并在不同語境下有擴展用法。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舊時田賦征收的銀錢和糧食,也泛指稅收。自唐代實行“兩稅法”後,田賦開始錢糧并征,逐漸形成這一統稱。例如唐德宗時期改革稅制,将實物稅(粟帛)改為錢糧混合征收,此後“錢糧”成為田賦的代稱。

  2. 曆史演變與擴展含義

    • 租稅總稱:包括田賦、粟帛、銀錢等各類稅收形式,如《水浒傳》中“管收山寨錢糧”即指財物和糧食儲備。
    • 會計職務:舊時指專司管理賦稅、會計的小吏,如衙門中的“錢糧師爺”。
    • 薪水代稱:部分文獻中引申為官員俸祿或日常收入。
    • 迷信用品:指祭祀用的冥錢(如黃紙),尤其在山東濰坊、淄博等地方言中使用。
  3. 方言與文學中的特殊用法
    在山東部分地區,“燒錢糧”指折疊黃紙祭拜亡靈,體現地域文化特色。古典文學如《三國演義》第六回提到“錢糧缺少”,則直接反映其作為財政資源的核心地位。

錢糧一詞從具體稅賦發展為廣義的財政概念,兼具曆史制度、社會職能和文化符號的多重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錢糧

錢糧是一個常用詞彙,既包含了物質財富的概念,又涉及到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糧食。這個詞彙在古代社會尤為重要,在經濟生活和軍事行動中都起到關鍵作用。

錢糧一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是:

- 钅:表示金屬財富,也是典型的部首,由10劃構成。

- 米:表示糧食作物,也是部首之一,由6劃構成。

錢糧這個詞來源非常久遠。作為衡量財富的工具,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貝币,而糧食作為人們主要的食物來源,從人類文明起源就有了。因此,将兩者合稱為錢糧,也是源自古人對經濟、軍事等方面的認知和重視。

在繁體字中,錢糧的寫法保持不變,都是「錢糧」。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稍有不同。錢在古代常以「錢」或「鈐」字來寫,糧食則以「糧」或「糧」字來寫。這些古代寫法在現代已不常使用,但仍可見于一些文獻或古籍中。

以下是一些關于錢糧的例句:

1. 農民需要足夠的錢糧來維持生計。

2. 一個國家的穩定發展需要有穩定的錢糧來源。

3. 軍隊在戰争中必須确保充足的錢糧供應。

除了錢糧外,還有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 組詞:農田、財富、金銀、衣食住行等。

- 近義詞:財物、貨币、糧食等。

- 反義詞:貧窮、饑荒、債務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