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錢糧的意思、錢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錢糧的解釋

(1) [land tax; taxes on farm lands]∶舊時田賦征收的銀錢和糧食,也泛指稅收

(2) [tax collector]∶舊時指專司會計、錢糧的小吏

詳細解釋

(1).錢財和糧食。《水浒傳》第四四回:“令 穆春 、 朱富 管收山寨錢糧。”

(2).指田賦。舊時田賦,或征收粟帛,或折征銀錢,或二者并征,因稱。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六:“ 陳恕 為三司使, 真宗 命具中外錢糧大數以聞, 恕 諾而不進。” 清 顧炎武 《錢糧論》上:“今之言賦必曰錢糧。夫錢,錢也;糧,糧也。” ********* 《民生主義》第一講:“從前的舊稅法,隻是錢糧和關稅兩種。” 郭澄清 《大刀記》第十一章:“大案至此,并未了結,因為那四十畝地的‘錢糧’還沒有個着落。”

(3).泛指租稅。《紅樓夢》第五六回:“那片竹子單交給我,一年工夫,明年又是一片,除了家裡吃的筍,一年還可交些錢糧。”

(4).指薪水。 曹禺 《雷雨》第一幕:“反正這孩子混蛋,吃6*人家的錢糧,就得受人家的管。” 老舍 《茶館》第一幕:“姓 譚 的,還有那個 康有為 ,不是說叫旗兵不關錢糧,去自謀生計嗎?”

(5).迷信用品。指冥錢。《紅樓夢》第八十回:“吉時已到,請 寶玉 出去奠酒,焚化錢糧,散福。”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錢糧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錢糧"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舊時國家征收的田賦(土地稅)和稅款的總稱,具體包括貨币(錢)和實物(糧,主要指糧食)。它深刻反映了中國古代以農業經濟為基礎的國家財政和稅收制度特征。

詳細釋義:

  1. 本義與核心概念:

    • 錢: 指征收的貨币形式的賦稅。
    • 糧: 原指征收的實物形式的賦稅,主要是糧食(如米、麥等),有時也泛指其他實物(如布帛)。
    • 合稱“錢糧”: 将國家最主要的兩種稅收形式——貨币稅和實物稅(尤以糧食為主)合并稱呼,代表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據《漢語大詞典》釋義,“錢糧”即“田賦所征的錢和糧的合稱”。這體現了古代中國“重農”的經濟結構和“實物與貨币并行”的稅收體系。
  2. 引申義與具體指代:

    • 泛指賦稅: 在更廣泛的語境下,“錢糧”常作為“賦稅”、“捐稅”或“公糧”的代名詞。例如,古代官員常提及“催征錢糧”,即指征收各種賦稅。
    • 指代地方財政事務: 在地方行政中,“錢糧”常指與賦稅征收、管理相關的財政事務。清代地方官如知縣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錢谷”(錢糧與谷物),負責轄區内的賦稅征收和財政管理。據《辭源》解釋,“錢糧”亦指“舊時田賦所征的銀錢和糧食,也泛指賦稅”。
    • 指代負責財政的官員或文書: 如“錢糧師爺”是明清時期地方官府中專門協助主官管理財政稅收、會計事務的幕僚。相關的賬簿、冊籍也可稱為“錢糧冊”等。
  3. 曆史背景與現代使用:

    • 曆史背景: “錢糧”一詞的使用高峰在明清時期,與當時的“一條鞭法”、“攤丁入畝”等賦役制度改革密切相關,這些改革逐步将徭役、雜稅等折合成銀兩并入田賦征收,使得“錢糧”成為國家正賦的代名詞。財政部官網曾刊文論述中國古代賦稅制度變遷,其中“錢糧”是核心概念之一。
    • 現代使用: 在現代漢語中,“錢糧”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古典文學作品(如《紅樓夢》中多次提及府中“錢糧”事務)、曆史題材的影視劇或講述過去生活的語境中,用以指代舊時的賦稅。在日常生活中已極少使用其本義,但有時在方言或特定語境下,仍可能被用來泛指“生活費用”或“開銷”,但這屬于非正式和引申用法。

“錢糧”是中國封建社會財政體系的核心詞彙,特指國家征收的田賦,包含貨币(銀錢)和實物(糧食)兩部分。它不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也深刻關聯着地方行政運作(如征收、管理)和民衆的經濟負擔。理解“錢糧”有助于把握中國古代經濟史和財政制度的關鍵。

網絡擴展解釋

“錢糧”是一個多義詞,主要含義與古代賦稅制度相關,并在不同語境下有擴展用法。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舊時田賦征收的銀錢和糧食,也泛指稅收。自唐代實行“兩稅法”後,田賦開始錢糧并征,逐漸形成這一統稱。例如唐德宗時期改革稅制,将實物稅(粟帛)改為錢糧混合征收,此後“錢糧”成為田賦的代稱。

  2. 曆史演變與擴展含義

    • 租稅總稱:包括田賦、粟帛、銀錢等各類稅收形式,如《水浒傳》中“管收山寨錢糧”即指財物和糧食儲備。
    • 會計職務:舊時指專司管理賦稅、會計的小吏,如衙門中的“錢糧師爺”。
    • 薪水代稱:部分文獻中引申為官員俸祿或日常收入。
    • 迷信用品:指祭祀用的冥錢(如黃紙),尤其在山東濰坊、淄博等地方言中使用。
  3. 方言與文學中的特殊用法
    在山東部分地區,“燒錢糧”指折疊黃紙祭拜亡靈,體現地域文化特色。古典文學如《三國演義》第六回提到“錢糧缺少”,則直接反映其作為財政資源的核心地位。

錢糧一詞從具體稅賦發展為廣義的財政概念,兼具曆史制度、社會職能和文化符號的多重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安甯溫泉暴身比葫蘆畫瓢賓朋滿座茶船摚突傳家處舍錯認顔标待等調度丢心鈍眊坊本發展中國家風謠斧資趕節華表鶴簡正借道姬化經濟開發區近嵗絶地天通浪兒勞勉類别累瓦結繩劉郎脔解買賣婚姻麻麻黑木香菊秾密判别式憑肩平雅锵洋撽遂缺心少肺啬年篩鑼掌號神誕沈雨填嗉田園聽壁腳銅駝晩父違節喂養午衙巷術鄉途綫鞋消遣下瀉洗句細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