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傔隸的意思、傔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傔隸的解釋

仆役。《遼史·楊佶傳》:“三請緻政,許之,月給錢粟傔隸,四時遣使存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傔隸(qiàn lì)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指古代官員或貴族家中供驅使的仆役、隨從,身份低微,屬于社會底層服役人員。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傔(qiàn)

    本義指侍從、隨員。《漢語大詞典》釋為“侍從;隨從”,常見于古代官員的貼身仆役稱謂,如“傔人”“傔從”。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第1卷,第1283頁。

  2. 隸(lì)

    原指奴隸、仆役,後泛指被役使的低階層人群。《說文解字》注:“隸,附箸也。”引申為依附他人、供驅使的仆從。

    來源:《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年)第436頁。

二、合成詞釋義

“傔隸”為同義複合詞,強調依附于權貴、從事雜役的仆從群體。其核心特征包括:

三、文化背景

該詞反映古代嚴格的等級制度。如《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杜預注提及貴族“各有傔隸”,表明其作為私人仆役的普遍性;《漢書·刑法志》顔師古注亦以“傔隸”代指卑賤役者。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第2冊,第516頁。

四、與現代詞彙的關聯

“傔隸”語義接近“仆役”“雜役”,但更具曆史語境色彩,常見于史書、律典中描述古代職官制度下的服役人群。現代漢語已罕用,屬典型曆史詞彙。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1190頁。

網絡擴展解釋

“傔隸”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引證與用法

相關說明

  1. 詞義延伸:古代官員或貴族常配備“傔隸”處理雜務,類似現代的生活助理。
  2. 權威差異:需注意不同來源的拼音差異,建議以權威工具書(如《漢語大詞典》)或規範教材的标注為準。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遼史》原文或專業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般刁難百順千隨百祉伴奏遍緝标同伐異鼻隧俦儗挫屈搗替道砟登堂動車都圖鬥形紋感恩多臯搖唝吥供過工科官紀慣技合婚鶴困雞羣河魚之疾宏贍隳圮渾然記牒戒告介行忌諱即死極宴稽驗積重不反克服困難空名告扣角歌焜煌累綴連判買山缗繦耦象憑脈擎天一柱囚絷铨土上鞋甥孫實相水喉桃葉歌田契忘形交網頁遊戲五鼎亨下遂鸂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