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微。《漢書·王吉傳》:“恩愛行義孅介有不具者,於以上聞,非饗國之福也。”《漢書·楚孝王劉嚣傳》:“ 楚王嚣 素行孝順仁慈,之國以來二十餘年,孅介之過未嘗聞,朕甚嘉之。”
“孅介”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漢書》等古籍中。根據現有文獻記載,其含義可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細微、細小的事物或過錯,常用于形容不易察覺的細節或小問題。例如《漢書·王吉傳》中提到“恩愛行義孅介有不具者”,即強調連細微的品德缺失也需重視。
古籍用例
辨析
需注意與“狷介”(juàn jiè,指正直清高)區分,二者字形、讀音均不同。部分資料可能因字形相似産生混淆。
建議:若需深入研究該詞,可查閱《漢書》原文及權威注釋版本,或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以獲取更精準的訓诂信息。
孅介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心地純真、不虛僞、不做作。指一個人性格單純、直爽,表裡如一,毫無掩飾。
孅介由"兒"部首和"才"部首組成,總共是8個筆畫。
孅介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中的一首詩,表示人的心底質樸之義。而繁體字為「孅」。
在古代,孅介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古代字形為「孅」,包括了「一」字旁在左邊和「串」字旁在右邊。
1. 他的為人孅介,一直以來都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和倚重。
2. 學校的評語中,老師贊揚他為人孅介,從不參與任何欺淩行為。
孅介的相關詞語:孅庶(指家境貧寒、情況艱難)、孅艱(指境遇貧困、生活艱苦)、孅孅(形容痛苦、困難的狀态)。
近義詞:樸實、真誠、純真
反義詞:虛僞、做作、矯揉造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