孅介的意思、孅介的詳細解釋
孅介的解釋
細微。《漢書·王吉傳》:“恩愛行義孅介有不具者,於以上聞,非饗國之福也。”《漢書·楚孝王劉嚣傳》:“ 楚王嚣 素行孝順仁慈,之國以來二十餘年,孅介之過未嘗聞,朕甚嘉之。”
詞語分解
- 孅的解釋 孅 ā 古同“纖”,細小。 孅 ā ㄑㄧㄢˉ 巧佞:孅人(佞人)。孅趨(過分謙恭,逢迎谄媚)。 筆畫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 介的解釋 介 è 在兩者中間:介于兩者之間。介詞(用在名詞、代詞之前,合起來表示地點、時間、方向、方式等關系的詞,如“從”、“向”、“在”、“以”、“對于”等)。介入。 這樣,這麼:像煞有介事(好像真有這麼回事
專業解析
"孅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見,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其含義可以從字源和古籍用例兩方面進行解析:
-
字義解析
- 孅 (xiān): 本義指細小、細微。《說文解字》釋為“銳細也”,強調其精細、微小的特質。引申可指巧妙、纖弱。
- 介: 本義指疆界、間隔。引申可指處于兩者之間、微小(如“一介”)、獨特、耿直等義。
- 合義: “孅介”結合兩字,核心含義指極其細微、細小,常用來形容事物極其微小或指代細微的事情、細節。有時也隱含獨特、與衆不同或耿介、有操守的意味(此義相對少見)。
-
古籍用例與釋義
- 核心義:細微、細小
- 《漢書·司馬相如傳下》:“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絕殊離俗,妖冶閑都,靓莊刻飾,便嬛綽約,柔桡嫚嫚,妩媚孅弱。” 顔師古注引郭璞曰:“孅弱,謂孅細要弱也。” 此處“孅弱”即指體态纖細柔弱,可見“孅”之“細微”義。
- 《後漢書·皇後紀上·和熹鄧皇後》:“每覽前代外戚賓客,假借威權,輕薄謥詷,至有濁亂奉公,為人患苦。咎在執法怠懈,不辄行其罰故也。今車騎将軍鸷等雖懷敬順之志,而宗門廣大,姻戚不少,賓客奸猾,多幹禁憲。其明加檢敕,勿相容護。自是親屬犯罪,無所假貸。” 李賢注引《東觀漢記》上太後奏曰:“... 案檢孅介,不得旋踵...”。此處“孅介”即指極其細微的過錯或事情。太後要求嚴格執法,即使是極其微小的過失(孅介)也要立即處理(不得旋踵)。
- 引申義:獨特、耿介(較少用)
- 此義更側重“介”字的“獨特”、“耿直”義。如形容人性格孤高、有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但此用法在古代文獻中遠不如“細微”義常見和明确。
“孅介”一詞的核心含義是極其細微、細小,常特指細微的事情、細節或微小的過失。其語義重點在于強調事物的微小程度。雖然“介”字本身有獨特、耿直的含義,但在“孅介”一詞中,此義項并不突出,主要用例均指向“細微”義。該詞屬于古雅詞彙,現代漢語中基本不再使用。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可參考其線上版或權威紙質版)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可參考其線上版或權威紙質版)
- 《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卷十上《皇後紀上·和熹鄧皇後》。
-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卷五十七下《司馬相如傳下》及顔師古注。
-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釋“孅”。
網絡擴展解釋
“孅介”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漢書》等古籍中。根據現有文獻記載,其含義可解釋如下:
-
基本釋義
指細微、細小的事物或過錯,常用于形容不易察覺的細節或小問題。例如《漢書·王吉傳》中提到“恩愛行義孅介有不具者”,即強調連細微的品德缺失也需重視。
-
古籍用例
- 《漢書·楚孝王劉嚣傳》:“孅介之過未嘗聞”,意為楚王沒有細微的過失被上報。
- 該詞在古籍中多用于描述人物品行嚴謹、注重細節,或強調統治者對微小過錯的關注。
-
辨析
需注意與“狷介”(juàn jiè,指正直清高)區分,二者字形、讀音均不同。部分資料可能因字形相似産生混淆。
建議:若需深入研究該詞,可查閱《漢書》原文及權威注釋版本,或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以獲取更精準的訓诂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傍牌冰山難靠渤蕩才待拆西補東錯扳東播西流獨蠒法門附從公産構隙規表過都曆塊鼓說橫矛轟應狐奔鼠竄蕙房互折呼吸相通弜頭虎子簡會撿括見禦祭文繼襲舉手相慶跙踏恺恻開山祖課嘴撩牙老套子流水桃花龍虎山籠養論覈買水秘訣念誦譬況平署撲跌情迹熱循環柔中喪聲歪氣三獻玉騷氣豕食數典忘祖水霤殊途棠梂子貼臉五官将無年仙椿蕭索歇斯的裡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