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謙遜厚道。《南齊書·陳顯達傳》:“ 顯達 謙厚有智計,自以人微位重,每遷官,常有愧懼之色。”《醒世恒言·張孝基陳留認舅》:“又且為人謙厚,待人接物,一團和氣,上下之人,無不悅服。”《平山冷燕》第六回:“出去相見時須要小心謙厚些。”
“謙厚”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ān hòu,其核心含義為謙遜厚道,形容為人虛心、寬厚,不自滿且待人誠懇的品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謙厚不僅是傳統美德,也是現代社會中重要的交往準則。它既包含内在的自我約束(謙遜),也體現外在的待人方式(厚道),二者結合形成一種穩定的人格魅力。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南齊書》《醒世恒言》等文獻。
謙厚是一個形容詞,指一個人性格溫和、謙虛和善良的品質。具有謙厚品質的人往往對待他人禮貌謙虛,不自負或傲慢。
謙厚由謙和厚兩個部首組成。
謙的部首是讠(yan)且謙的總筆畫數為4。
厚的部首是廠(han)且厚的總筆畫數為9。
謙厚這個詞源于古漢語。謙是指謙遜、謙虛,厚是指厚重、深厚。這兩個詞彙被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指代謙虛和善良品質的謙厚。
在繁體字中,謙厚的寫法為謙厚。
在古代,謙厚的寫法與現代并無太大差異。
1. 他的謙厚品質使他受到了許多人的愛戴。
2. 這位領導謙厚地對待每個下屬,深受大家的尊敬。
3. 雖然他的才華出衆,但他一直保持着謙厚的态度。
1. 謙虛謹慎
2. 和藹可親
3. 德才兼備
1. 謙遜
2. 溫和
3. 和善
1. 驕傲
2. 自負
3. 傲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