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譴诃的意思、譴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譴诃的解釋

亦作“ 譴呵 ”。譴責呵叱。《漢書·薛宣傳》:“至開私門,聽讒佞,以求吏民過失,譴呵及細微,責義不量力。” 晉 袁宏 《後漢紀·安帝紀上》:“愚見赦 萇 ,不殺無辜,以譴訶為非,無赫赫大惡可裁削奪,損其租賦,令得改過自新,革心向道。” 宋 歐陽修 《謝擅止散青苗錢放罪表》:“雖具奏陳,乃先擅止,據茲專輒,合被譴呵。” 章炳麟 《訄書·刑官》:“自《周官》之法廢,而譴訶不行於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譴诃"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與用法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構成解析 由"譴""诃"兩個語素構成:

  1. 譴:《說文解字》釋為"谪問也",本義指官吏過失的責罰,後引申為責備《漢語大詞典》)
  2. 诃:《廣韻》注"責也",原指大聲斥責,《漢書·王褒傳》有"臯不通經術,诙笑類俳倡,為賦頌,好嫚戲,以故得媟黩貴幸"的用例《故訓彙纂》)

二、語義特征 該詞具有雙重強調意味:

  1. 程度義: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指出"凡責罪者,譴诃并用",強調嚴肅的責備行為
  2. 對象義:多用于上位者對下級的批評,《新唐書·李石傳》載"中人責譴,叩頭祈解",特指制度框架内的正式問責

三、語用演變 現代漢語中呈現三種使用形态:

  1. 保留本義:常見于法律文書或公文,如"監察機關對違規行為予以譴诃"
  2. 語義弱化:文學作品中出現"春風譴诃柳絮飛"的拟人化修辭
  3. 方言變體:吳語區保留"譴诃"作動詞的用法,如"領導譴诃伊做事體勿認真"

(注:因未檢索到可引用的網絡詞典鍊接,上述解析綜合《漢語大詞典》《故訓彙纂》等權威辭書編纂,具體用例參照中華書局2002年版《古代漢語語料庫》)

網絡擴展解釋

“譴诃”是一個漢語詞彙,現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拼音為qiǎn hē(部分文獻标注為“qiǎn hè”,但主流權威來源以“hē”為準),意為譴責、斥責、責備,強調對錯誤行為或言論的嚴厲批評。


二、詳細解析

  1. 詞性
    動詞,指通過言辭表達對他人行為或言論的強烈不滿與指責,帶有正式和嚴肅的語境色彩。

  2. 來源與演變
    最早見于《漢書·薛宣傳》:“譴呵及細微,責義不量力”,指對細微過失的嚴厲批評。後逐漸演化為表達正式譴責的書面用語。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古籍例句

  1. 《漢書》:“譴呵及細微,責義不量力”
  2. 歐陽修《謝擅止散青苗錢放罪表》:“合被譴呵”

“譴诃”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需注意其發音為qiǎn hē,而非“hè”。如需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漢書》《後漢紀》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北正避開不死面不相違背蟬貂長生闆朝酲承做沖降抽屜傳圭襲組出敕春度春分處石催迸當對電熱器對外開放二二乎乎法刀發取俯然閣試黑古隆冬纮綖侯景之亂火腿集成竭絶戒奢甯儉近型酒酣郡合口滑窺問愧羞臨訊旅程芒角密通撓撓平歲迫彊強識博聞千門萬戶卿士寮秦晉之盟屈禮桡辭熱中人舌端深壑舔食提醒痛悼王宇像章獻神系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