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卡的意思、千卡的詳細解釋
千卡的解釋
[kilocalorie] 熱量單位,等于1000卡,亦即1千克水溫度升高1攝氏度所需的熱量(符號kcal)
詳細解釋
也稱大卡。熱量的實用單位,是一卡路裡的一千倍。亦即一公斤水溫度升高攝氏一度所需的熱量。
詞語分解
- 千的解釋 千 (③韆) ā 數目,十個一百(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仟”代):千周(無線電波頻率單位)。千克(即一公斤)。千米(即一公裡)。 喻極多:千裡馬。千言萬語。千鈞一發。千慮一失。千錘百煉(a.喻多次鬥
- 卡的解釋 卡 ǎ 在交通要道設置的檢查或收稅的地方:關卡。卡子。 夾東西的器具:發(?)卡。領帶卡。 夾在中間,堵塞:卡殼。魚刺卡在嗓子裡。 卡 ǎ 用手的虎口緊緊按住:卡脖子。 把人阻擋住:卡住敵人的退路。
網絡擴展解釋
千卡是熱量單位,其詳細解釋如下:
定義與别稱
- 千卡(符號kcal)又稱“大卡”,是熱量單位的一種。定義為1千克水在1個大氣壓下溫度升高1攝氏度所需的熱量。1千卡等于1000卡(cal),卡(卡路裡)的原始定義則是1克水升高1℃所需熱量。
單位換算
- 千卡與國際标準能量單位焦耳(J)的換算關系為:
$$
1 text{千卡 (kcal)} = 4184 text{焦耳 (J)}
$$
不同來源可能表述為近似值4186或4.18×10³焦耳,差異源于實驗條件四舍五入。
應用場景
- 營養學:用于标注食物熱量含量,例如脂肪每克約含9千卡,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約4千卡/克。
- 健身與代謝:計算人體能量消耗,如日常活動、運動消耗的熱量。
國際使用差異
- 歐洲普遍采用焦耳作為法定單位,而美國仍常用千卡标注食品熱量。
符號與術語
- 英文為kilocalorie,縮寫為kcal,中文也寫作“大卡”。
千卡是能量計量單位,廣泛應用于食品營養和人體代謝領域,需注意其與國際單位焦耳的換算關系及區域使用習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千卡的意思
千卡(qiān kǎ)是一個中文詞彙,主要用于計量能量和熱量的單位。它是國際計量單位制中能量和熱量的衍生單位之一,多用于科學、醫學和營養學領域。
千卡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千字的拆分部首是十,它包含五個筆畫。
千卡的來源
千卡一詞源自于國際單位制中的千卡路裡(kilocalorie)的簡稱,也可以簡稱為卡路裡。千卡路裡原本是以大卡作為表示單位,但為了方便計量和使用,現在多采用千卡作為單位,簡稱為千卡。
千卡的繁體
千卡的繁體字為「千卡」,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千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千字的古代寫法為「仟」。
千卡的例句
1. 咖啡中含有約30千卡的能量。
2. 運動消耗的千卡數可以用來衡量脂肪燃燒的程度。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千卡路裡、千卡能量、千卡計量
近義詞:大卡、卡路裡
反義詞:焦耳、瓦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