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見識、才能等局限在狹小的範圍内。《三國志·吳志·周鲂傳》:“謹拜表以聞,并呈牋草,懼於淺局,追用悚息。”《晉書·明帝紀》:“鉤深緻遠,蓋非淺局所量。”《隋書·文學傳·潘徽》:“末有 李登 《聲類》、 呂靜 《韻集》,始判清濁,纔分官羽,而全無引據,過傷淺局,詩賦所須,卒難為用。”
(2).猶狹窄,不寬廣。《文館詞林》卷一五七引 晉 曹摅 《贈王弘遠》詩:“窮巷湫隘,環堵淺局。”
“淺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多用于書面語境,如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學術讨論或對古籍的解讀。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具體出處,可參考、5中的詞典釋義。
淺局是一個詞語,它指的是一個局面或者情況表面上看起來簡單、淺顯,但實際含義或内涵較為複雜或深遠。
淺局由“氵”和“局”兩個部首組成。
其中,“氵”是水的意思,古代人認為水具有廣闊、深遠的意義。在漢字中,它表示與水相關的事物。
而“局”則是一個表示局面、形勢的意思,它來源于“凵”,表示被限制在一個空間内,有一定的固定和确定性。
淺局的筆畫分别為5畫和7畫。
淺局的繁體字為「淺局」。
在古代,淺局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差異。然而,這些變體并不常見,所以在現代漢字中,淺局的寫法基本保持一緻。
1. 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過于淺局,需要更深入地思考。
2. 這個項目的成本預估過于淺局,沒有充分考慮到各種潛在風險。
組詞:深局、廣局、局勢、局面
近義詞:表面、表象、外觀
反義詞:深奧、複雜、深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