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ainscot]∶裝飾成與牆的其餘部分不同的内牆下部(如裝飾有木護牆闆、瓷磚或大理石闆)
(2) [dado]∶内牆下部用線腳裝飾或用其他特殊裝飾或面層的部分;亦指這部分的面層或其他裝飾
室内牆面下部起保護和裝飾作用的附加層。多以大理石、瓷磚、木材等為之。
牆裙,又稱“護牆闆”或“牆圍”,是建築裝飾領域的專業術語,指在室内牆面離地面一定高度(通常為0.9米至1.5米)加裝的裝飾保護層。其名稱由“牆”與“裙”組合而成,“牆”指代建築圍護結構的主體部分,“裙”則隱喻該結構如同衣物下擺般覆蓋牆面下部區域,兼具功能性與審美價值。
從構詞法分析,“牆裙”屬于偏正複合詞,核心語義聚焦于“裙”的修飾作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室内牆面下部起裝飾和保護作用的表面層,多用木材、瓷磚等材料制成”。這一結構既符合漢字形聲規律(“牆”為形旁表意,“裙”為聲旁表音),又通過比喻手法直觀傳達其形态特征。
牆裙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該詞的曆史演變可追溯至明清時期,江南民居廣泛采用木制牆圍防潮,《中國古建築營造技藝》中記載此類構造被稱為“硐闆牆”。當代建築體系中,牆裙材料已擴展至人造石材、金屬、玻璃等多元材質,應用場景涵蓋住宅、辦公樓、醫療教育機構等各類建築空間。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6.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建築裝飾材料應用技術手冊[M].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9.
國家文物局. 中國古建築營造技藝[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20.
牆裙,又稱護牆闆或台度,是一種牆面裝飾結構,主要安裝于室内牆面或柱身下部,距地面一定高度範圍内。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常見材料
包括木質飾面闆、瓷磚、大理石、PVC、塗料等。例如:
設計趨勢
牆裙在20世紀90年代流行,現代家裝中已較少使用,但可通過簡約風格(如白色或淺木色)融入複古或混搭設計。
適合需頻繁清潔或易受磨損的區域(如玄關、兒童房),以及層高較高的空間。現代設計中,軟包牆裙還能提升舒適度和光線反射效果。
如需查看具體案例或更多材質選擇,可參考來源中的裝修圖庫或百科資料。
擺鐘扁扁伏伏便則道變詐閉廢不足興才捷常祭達聲陡頓兒豎凡夫飛鱗府治搿合宮監供須公衆沽恩海狶含藏鴻麗槐位狐狢火桶睑闆檢檢剪紙片精誠團結今文铿戛廓穹麗錦懋學木舶碾玉作排籤潛意識窮涯凄欷岐陽之蒐權制取诮熱恩任務塞叟閃明蜃車盛代詩乘贖錢訟理俗目慆耳天崩地解偷薄退靜晩谷萬年枝先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