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逋客的意思、逋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逋客的解釋

(1).逃離的人。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請迴俗士駕,為君謝逋客。”

(2).避世之人;隱士。 唐 司空圖 《光啟丁未别山》詩:“此去不緣名利去,若逢逋客莫相嘲。” 明 唐寅 《題畫》詩:“隻容逋客騎驢到,不許朝官引騎來。” 清 金農 《重遊王屋抵暮出山》詩:“學道苦雲晚,取誚古逋客。”

(3).漂泊流亡的人;失意的人。 唐 白居易 《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後》詩:“暮年逋客恨,浮世 謫仙 悲。” 前蜀 韋莊 《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興》:“酒市多逋客,漁家足夜航。”《人民日報》1952.5.3:“他毅然去了,拍賣什物,在寂寞的海島做了十九年的逋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逋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延伸演變,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1. 逃亡者(核心義)
本義指逃離原居地或躲避追捕的人。該用法最早見于南朝孔稚珪《北山移文》:“請迴俗士駕,為君謝逋客”(請世俗之人掉轉車駕,替山神謝絕逃亡者)。

2. 隱士(引申義)
因避世而隱居的人,多含超脫世俗的褒義色彩。如明代唐寅《題畫》詩:“隻容逋客騎驢到,不許朝官引騎來”,此處“逋客”即指拒絕與官場往來的隱士。

3. 失意漂泊者(情感延伸)
唐宋詩詞中常代指人生失意或漂泊流離之人。如清代金農《重遊王屋抵暮出山》中“學道苦雲晚,取誚古逋客”,借逋客表達功名未遂的自嘲。


詞義演變脈絡:從最初具象的“逃亡者”(如躲避戰亂、罪責),逐漸衍生出追求精神自由的“隱士”意象,最終在文人筆下成為寄托人生困頓的情感符號。需注意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該詞,多出現于古典文獻或藝術創作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逋客》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離家出走的人。它的拆分部首是辶和宀,辶表示走的意思,宀表示房子、家的意思。根據筆畫的計算,逋客這個詞一共有12個筆畫。逋客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具有較為古老的曆史。在繁體字中,逋客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逋客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下面是一些關于逋客的例句: 1. 弟弟生氣地跑出家門,成了一名逋客。 2. 這個城市的逋客越來越多,人們不得不思考離家出走的原因。 一些與逋客相關的詞語組合有:逃亡者、流浪者、背井離鄉等。在意思上,逃亡者和逋客可以視為近義詞,而反義詞則可能是歸家者、歸宿或安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