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撞擊金屬器物而發聲。 南朝 梁 費昶 《詠入幌風》:“鏘金驅響至,舉袂送芳來。” 唐 劉商 《山中寄元二侍禦》詩之二:“拖紫鏘金濟世才,知君倚玉望三台。” 唐 李夐 《恒嶽晨望有懷》詩:“從官叨佐理,銜命奉珍羞,薦玉申誠效,鏘金諒有由。”
(2).比喻音節響亮,詩句優美。 唐 黃滔 《魏侍中谏獵賦》:“蓋以詩也中律鏘金,成章璨綺。” 唐 沉傳師 《次潭州酬唐侍禦姚員外遊道林嶽麓寺題示》詩:“鏘金七言淩 老杜 ,入木八法燔高軒。”
“锵金”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金屬碰撞時發出的清脆聲響,常見于古代詩文中的場景描寫。例如:
引申為對音樂、詩句等藝術形式的贊美,強調其節奏铿锵或辭藻華麗。例如:
注音:qiāng jīn
結構:锵(形聲字,從金、将聲) + 金(象形字,指金屬)
應用場景:多用于文學修辭,尤其在古典詩詞中表現聲音美感或藝術感染力。
《锵金》是一個成語,意為铿锵有力、聲音悅耳動聽。
《锵金》的中文拆分部首為钅(金字旁)和爿(半包圍)。
它總共有17畫。
《锵金》一詞來源于李白的《将進酒》:
铿锵玉蜓絲管,半吐玉蕊臨風。
此詞用以形容音樂聲音的美妙和動人。
《锵金》的繁體字為「鏘金」。
在古代,「鏘」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其中一種寫法為「錩」。
1. 那個樂隊演奏的音樂真是锵金一般,讓人陶醉。
2. 她的聲音如锵金般響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3. 這把劍一出鞘,果然锵金之音立即彌漫在整個戰場上。
1. 锵锵有聲:形容聲音悅耳動聽。
2. 锵然有詞:形容言辭有力、有說服力。
3. 锵锵玉蜓:指樂器聲音清脆響亮。
1. 悅耳動聽:形容聲音和音樂美妙動人。
2. 聲音響亮:形容聲音音量大、傳達力強。
3. 音韻動聽:形容聲音旋律優美、美妙動聽。
1. 刺耳難聽:形容聲音刺激、不悅耳。
2. 低沉低迷:形容聲音低弱、無力。
3. 平淡無奇:形容聲音平庸、毫無特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