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襁負的意思、襁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襁負的解釋

襁負:1.用襁褓背負。《韓詩外傳》卷三:“道無襁負之遺育。” 清 朱彜尊 《嘉禾篇頌張夫子》詩:“襁負稚子行蟨蛩,百年野老訝未逢。”

(2).泛指人用肩背馱。 漢 劉向 《說苑·立節》:“﹝ 田基 ﹞遂襁負其母,南徙於 楚 , 楚王 高其義,待以司馬。”

(3).以帶系財貨負之于背。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五》:“吏民聞之,輸租襁負不絶,課更以最。” 晉 左思 《魏都賦》:“襁負賮贄,重譯貢篚。” 南朝 陳 徐陵 《在北齊與梁太尉王僧辯書》:“ 長安 五陵 之族, 鄠 杜 七遷之民,襁負而歸,都廛斯滿。”

繦負:用布幅包裹小兒而負于背。繦,通“ 襁 ”。 晉 左思 《魏都賦》:“繦負賮贄,重譯貢篚。”《後漢書·楊賜傳》:“先是 黃巾 帥 張角 等執左道,稱大賢……天下繦負歸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鮑丘水》:“諸部王侯,不召而自至,繦負而事者,蓋數千人。”《隋書·慕容三藏傳》:“及 三藏 至,招納綏撫,百姓愛悅,繦負日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襁負"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和用法兩個層面進行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指用襁褓背負嬰兒,引申為百姓攜家帶口歸附的情景。

語出《論語·子路》:"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漢語大詞典》)

二、字義分解

  1. 襁(qiǎng)

    指包裹嬰兒的布帶或被褥。《說文解字》:"襁,負兒衣也。織縷為之,廣八寸,長二尺。"(《漢語大字典》)

    現代引申為背負嬰兒的用具(如背帶)。

  2. 負(fù)

    本義為"憑仗",此處指"用背部承載"。《說文解字》:"負,恃也。從人守貝,有所恃也。"(《古代漢語詞典》)

三、典故與用法

四、現代應用

現多用于書面語及曆史文本,常見于: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
  3.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5. 《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中華書局)
  6. 《鹽鐵論譯注》(吉林文史出版社)
  7. 《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襁負”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ǎng fù,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1.本義:用襁褓背負嬰兒

“襁”指包裹嬰兒的布幅或被褥,“負”即背負。該義項強調以襁褓為載體攜帶幼兒。
例句:

2.引申義:泛指肩背馱物

詞義擴展後,可指用肩背承載物品或人,不限于嬰兒。
例句:

3.特殊用法:背負財貨

古代文獻中,也指用帶子系住財物并背負運輸。
例句:

現代語境中的使用

如今“襁負”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描述,如形容母親背負孩子的艱辛場景。需注意,“襁”易誤讀為“qiáng”,正确讀音為qiǎng。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說苑》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鼻騧白色收入不動産財求蠶紗餅慅擾長目飛耳出門子觸戰打狗呆賬反話反要供通功築狗頭鼠腦歸國華僑孤履危行骨肉離散橫隔橫眉懷願花式降貶孑立進退中度舊事困餒琅環琅孉阆伉藍婆老鶴乘軒臨戰柳琴戲蠦蜰路箭瞢昧明齊明世難僑女表飄蕭巧麗祈願山郡慎毖生式詩商世事水窦瑣言通驗塗不拾遺豚佩文槅聬聬無輩險特賢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