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襁负的意思、襁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襁负的解释

襁負:1.用襁褓背负。《韩诗外传》卷三:“道无襁负之遗育。” 清 朱彝尊 《嘉禾篇颂张夫子》诗:“襁负稚子行蟨蛩,百年野老讶未逢。”

(2).泛指人用肩背驮。 汉 刘向 《说苑·立节》:“﹝ 田基 ﹞遂襁负其母,南徙於 楚 , 楚王 高其义,待以司马。”

(3).以带系财货负之于背。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吏民闻之,输租襁负不絶,课更以最。” 晋 左思 《魏都赋》:“襁负賮贄,重译贡篚。”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 长安 五陵 之族, 鄠 杜 七迁之民,襁负而归,都廛斯满。”

繦負:用布幅包裹小儿而负于背。繦,通“ 襁 ”。 晋 左思 《魏都赋》:“繦负賮贄,重译贡篚。”《后汉书·杨赐传》:“先是 黄巾 帅 张角 等执左道,称大贤……天下繦负归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鲍丘水》:“诸部王侯,不召而自至,繦负而事者,盖数千人。”《隋书·慕容三藏传》:“及 三藏 至,招纳绥抚,百姓爱悦,繦负日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襁负"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义和用法两个层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指用襁褓背负婴儿,引申为百姓携家带口归附的情景。

语出《论语·子路》:"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汉语大词典》)

二、字义分解

  1. 襁(qiǎng)

    指包裹婴儿的布带或被褥。《说文解字》:"襁,负儿衣也。织缕为之,广八寸,长二尺。"(《汉语大字典》)

    现代引申为背负婴儿的用具(如背带)。

  2. 负(fù)

    本义为"凭仗",此处指"用背部承载"。《说文解字》:"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古代汉语词典》)

三、典故与用法

四、现代应用

现多用于书面语及历史文本,常见于: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
  3.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5.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中华书局)
  6. 《盐铁论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
  7. 《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襁负”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iǎng fù,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

1.本义:用襁褓背负婴儿

“襁”指包裹婴儿的布幅或被褥,“负”即背负。该义项强调以襁褓为载体携带幼儿。
例句:

2.引申义:泛指肩背驮物

词义扩展后,可指用肩背承载物品或人,不限于婴儿。
例句:

3.特殊用法:背负财货

古代文献中,也指用带子系住财物并背负运输。
例句:

现代语境中的使用

如今“襁负”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描述,如形容母亲背负孩子的艰辛场景。需注意,“襁”易误读为“qiáng”,正确读音为qiǎng。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出处,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说苑》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半心半意霸下北岩炳着宸赏调驱砥石断缺发布返观范轨放纵分封制烽柝附翼鲋蛰之穴甘洌根株结盘枸棘归煞庋掌谷食衡门深巷贿赂并行回请火离戟级金指甲讥嫌醪酒辽豨流泝历心论赋履带蒙茂渺远平津邸岂奈轻鸿埆瘠逡遁日久见人心桑中之喜三寿三元上载适情饰馔双文戍漕嗣功搨子彤管頽垣败壁托口五案无赛无遮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