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謙德的意思、謙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謙德的解釋

謙虛、儉約之德。《韓詩外傳》卷三:“夫此六者(恭、儉、卑、畏、愚、淺),皆謙德也。”《史記·太史公自序》:“ 景公 謙德,熒惑退行。” 宋 王安石 《乞皇帝禦正殿複常膳表》:“仰窺謙德,志在閔民。”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文章有本》:“ 鄧 元配 李氏 ,亦婉順有謙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謙德”是漢語中一個蘊含傳統倫理思想的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謙虛、謙遜的品德,強調個人在言行中保持不自滿、不張揚的态度,同時具備高尚的道德修養。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謙德”由“謙”與“德”二字組成:


二、曆史淵源與文獻依據

  1. 古代典籍中的體現
    • 《韓詩外傳》将“恭、儉、卑、畏、愚、淺”六種品質歸為謙德的表現。
    • 《史記》記載齊景公因“謙德”感動天象(熒惑退行),體現謙德對個人乃至國家的影響。
  2. 倫理思想中的擴展
    在民間倫理中,謙德與“改過”“行善”等實踐道德結合,強調通過謙遜自省實現自我完善。

三、應用場景

  1. 個人修養:如待人接物時保持低調,虛心接受他人建議。
  2. 社會治理:古代明君以謙德為治國理念,如王安石稱宋帝“謙德”意在體恤百姓。
  3. 文化命名:作為人名時,寓意兼具包容力與進取心,如“謙德”一名象征志向高遠、思維敏捷。

四、相關概念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案例,可參考《韓詩外傳》《史記》等典籍,或通過查字典等工具查閱擴展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謙德是什麼意思

謙德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謙”和“德”。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具有謙虛和善良的品德。

拆分部首和筆畫

謙的部首是讠,總共有6個筆畫;德的部首是彳,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謙德”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學而篇》中,其中孔子教導弟子們要謙虛而有德行。

繁體

繁體字“謙德”是“謙德”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謙”有時用象形表示為一個人低頭鞠躬的樣子,而漢字“德”則用象形表示為一隻手握住棍棒。這些寫法代表着人們在古代對“謙德”這個概念的理解。

例句

1. 他謙德高尚,不居功自傲。

2. 老師教導學生要具備謙德,不斷進取。

組詞

1. 謙虛謹慎

2. 忠誠謙德

近義詞

1. 謙遜

2. 和藹可親

反義詞

1. 驕傲

2. 自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