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謙辭的意思、謙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謙辭的解釋

[self-depreciatory expression] 表示謙恭的言辭

詳細解釋

(1).謙虛的言辭。《尹文子·大道上》:“ 齊 有 黃公 者,好謙卑。有二女,皆國色。以其美也,常謙辭毀之,以為丑惡。丑惡之名遠布,年過而一國無聘者。” 柳亞子 《為微光出版社題壁》詩:“直筆自應存正義,謙辭何意托微光。”

(2).謙讓;推辭。 宋 嶽飛 《辭鎮南軍承宣使第三奏》:“臣實何能,輒膺殊賞,既慙過量,復付重權,是誠叨冒以踰勳,非謂謙辭而避寵。” 歐陽山 《柳暗花明》八一:“ 陳文雄 本來有意要請 何守仁 屈就副董事長一職,但是 何守仁 竭力謙辭,不願沾手,也就算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謙辭是表示謙虛或謙恭的言辭,常用于自稱或涉及己方事物,以體現說話者的謙遜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核心功能

謙辭主要用于以下場景:

  1. 自謙表達:如“鄙人”“愚見”,用于降低自我評價以示謙虛()。
  2. 婉拒或推辭:如“謙辭不受”,通過謙讓語氣委婉拒絕他人()。
  3. 緩和語氣:在請求或提問時使用“敢問”“冒昧”等詞,避免直接冒犯對方()。

二、分類與常見形式

根據使用對象可分為兩類:

  1. 自稱謙辭
    • 對自身:如“在下”“不才”等()。
    • 對己方親屬:如“家父”“犬子”等,通過貶低親屬身份表達謙遜()。
  2. 互動謙辭
    • 請求類:如“敢請”“煩勞”()。
    • 回應類:如“過獎”“不敢當”()。

三、使用注意事項

四、與“謙詞”的關系

二者常互通,但存在細微差别:

謙辭是中華禮儀文化的重要載體,恰當使用能促進人際交往的和諧性,但需避免過度謙讓導緻虛僞感。

網絡擴展解釋二

謙辭

謙辭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謙虛的言辭或客氣的措辭。它包含了“謙虛”和“辭”兩個字,形象地表達了用言辭表達自己虛心、恭敬或退避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謙辭的部首是言字的“讠”部,部首的位置在左邊,示意嘴巴發聲。謙辭的總筆畫數為8畫,落筆的先後順序依次是橫、撇、豎、撇、橫、豎、橫、撇。

來源和繁體

謙辭一詞的出現可以追溯至古代,最早見于《三國演義》等古文獻。在繁體字的書寫中,謙辭是用繁體的「謙辭」來表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常常與現代略有差異。根據古代的寫法,謙辭可以寫為「謙辭」或「謙詞」,字形更加繁複,筆畫數量也有所增加。

例句

1. 他在接受領獎時總是使用謙辭,不願意過分誇耀自己的成就。

2. 在回答問題時,請多用一些謙辭來表達自己的謙遜态度。

3. 當你在寫求職信時,要用盡可能的謙辭和客氣措辭來表達你的誠意和尊重。

組詞

謙虛、态度、措辭、表達、虛心、恭敬、退避。

近義詞

客套話、客氣話、謙詞、虛心話。

反義詞

驕傲話、放肆動、得意言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