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筆的意思、鉛筆的詳細解釋
鉛筆的解釋
[pencil] 内有塗寫物質芯子的木杆,一端露出削尖的芯子,另一端常有橡皮
詳細解釋
(1).指蘸鉛粉塗改錯字之筆。《東觀漢記·曹褒傳》:“寝則懷鉛筆,行則誦文書。”《文選·任昉<為範始興作求立大宰碑啟>》:“人蓄油素,家懷鉛筆。” 李周翰 注:“油素,絹也;鉛,粉筆也,所以理書也。” 宋 宋祁 《自訟》詩:“鉛筆用多毛秃落,鬢髯愁罷雪紛垂。”
(2).用石墨或加顔料的黏土做筆芯的筆。《恨海》第七回:“那洋人便在衣袋裡取出洋紙鉛筆,畫了許多洋字。”
詞語分解
- 鉛的解釋 鉛 (鉛) ā 一種金屬元素,可用作耐硫酸腐蝕、防丙種射線、蓄電池等的材料。其合金可作鉛字、軸承、電纜 * 等之用:鉛刀(指鈍刀子,喻才能微薄)。鉛球。 指用石墨等制成的書寫工具:鉛筆。鉛椠(鉛粉筆和木
- 筆的解釋 筆 (筆) ǐ 寫字、畫圖的工具:毛筆。鋼筆。鉛筆。筆架。筆膽。 組成漢字的點、橫、直、撇、捺等:筆畫。筆順。筆形。筆道。 用筆寫,寫作的:筆者。代筆。筆耕。筆談。筆誤。筆譯。筆戰。筆名。 寫字、畫畫
網絡擴展解釋
鉛筆是一種常見的書寫或繪畫工具,其核心功能是通過在紙張或其他表面摩擦留下痕迹來實現記錄或創作。以下是關于“鉛筆”的詳細解釋:
1.基本結構與成分
鉛筆主要由兩部分構成:
- 筆芯:傳統鉛筆芯由石墨與黏土混合制成。石墨提供黑色痕迹,黏土調節硬度和顔色深淺,比例不同形成不同硬度等級(如H、HB、B等)。
- 外殼:通常為木質(如雪松木),包裹筆芯以保護并方便握持。現代也有塑料、再生紙或金屬外殼的自動鉛筆。
2.曆史演變
- 起源:16世紀英格蘭發現石墨礦,早期用布條或繩子包裹石墨條使用。
- 工業化改進:18世紀末,法國人尼古拉·雅克·孔特發明石墨與黏土混合燒制工藝,奠定現代鉛筆基礎。
- 名稱由來:因早期誤認為石墨是“黑鉛”(plumbago),故得名“鉛筆”,沿用至今。
3.分類與用途
- 按硬度:分為H(硬度高、顔色淺)、B(軟度大、顔色深)、HB(中等)等系列,適用于不同場景(如工程制圖用H類,繪畫用B類)。
- 按功能:
- 普通書寫鉛筆:學生、辦公常用。
- 彩色鉛筆:芯體含顔料,用于藝術創作。
- 特種鉛筆:如木工鉛筆(扁平芯)、水溶性彩鉛等。
4.環保與創新
- 傳統木杆鉛筆依賴木材,環保型鉛筆采用再生紙或速生林木材。
- 自動鉛筆通過替換筆芯減少浪費,但需塑料外殼,存在回收問題。
5.文化意義
- 作為基礎工具,鉛筆象征教育啟蒙和藝術創作起點。
- 在數字時代仍不可替代,因其無需充電、可修改(配合橡皮擦)等特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鉛筆制造工藝或曆史事件細節,可查閱文具發展史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鉛筆的意思
鉛筆是一種用來寫字、畫畫的工具。它的主要特點是筆芯以石墨為主要成分,外面包裹着木頭殼。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鉛的部首是金,而筆的部首是竹。根據部首拆分,鉛筆的部首可以拆分成金和竹兩個部分。
根據筆畫數,鉛筆的筆畫數為12畫。
來源和繁體
鉛筆一詞最早是源于英文單詞"Pencil",意為小尾巴。傳入中文後,根據發音和形狀逐漸演化為現今的"鉛筆"。
繁體字中,鉛筆的寫法為「鉛筆」,保留了最初的字形特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對鉛筆的描述多稱之為"镆铘",又稱"鉛器"。
例句
1. 我的鉛筆用完了,我需要買新的。
2. 她用鉛筆在紙上畫了一個漂亮的花。
組詞
鉛字、鉛塊、鉛闆、鉛灰、鉛筆盒。
近義詞
鉛芯筆、鉛制筆。
反義詞
鋼筆,毛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