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蒲鲊的意思、蒲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蒲鲊的解釋

古代一種腌制的魚類食品。常在外面裹有竹箬、蘆葉等,故名。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作魚鲊》:“《食經》作蒲鮓法:取鯉魚二尺以上,削﹝剉﹞,浄治之,用米三合、鹽二合醃一宿,厚與糝。” 唐 王建 《飯僧》詩:“蒲鮓除青葉,芹虀帶紫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蒲鲊是中國古代一種具有地域特色的腌制魚類食品,其名稱和制作方法在曆史文獻中均有記載。以下是綜合各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制作工藝 蒲鲊是以鯉魚等魚類為原料,通過鹽腌、米糁包裹的古代腌制食品,外層常用竹箬或蘆葉包裹。根據《齊民要術》記載,制作時需選用二尺以上的鯉魚,經去鱗處理後,用米鹽混合物腌制整夜,最後厚裹米糁進行發酵。

2. 名稱由來 其名稱中的"蒲"可能指包裹用的蒲草類植物(如竹箬、蘆葉),"鲊"則是古代對腌制發酵食品的統稱。這種外裹植物葉的工藝既能防腐,又可增添風味,形成了獨特的地域飲食标識。

3. 曆史文獻佐證 該食品最早見于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唐代王建《飯僧》詩中"蒲鲊除青葉"的記載,說明其在中古時期已進入文人雅士的生活場景。制作方法中的米鹽配比(三合米配二合鹽)反映了古代食品加工中精準的發酵控制技術。

需要說明的是,現代已無實物傳承,其具體風味隻能通過文獻推測。如需進一步考證原始文獻,建議查閱《齊民要術·作魚鲊》篇及《全唐詩》王建詩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蒲鲊的意思

蒲鲊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污濁不清的水”。它通常用來形容水質混濁、髒污的情況。

蒲鲊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蒲鲊的部首是草字頭(艸)和魚字底(魚),分别位于左右兩邊,表示字的意義;共有13個筆畫。

蒲鲊的來源

蒲鲊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在古代,人們根據自然界的事物、現象創造了大量的漢字,蒲鲊就是其中之一。

蒲鲊的繁體

蒲鲊的繁體字為蒲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蒲鲊在古時候的寫法為「艸魚」。

蒲鲊的例句

1. 這個池塘的水太蒲鲊了,完全看不清底部。
2. 哇,看那個水太蒲鲊了,不敢下去遊泳。

蒲鲊的組詞

蒲鲊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蒲鲊水、蒲鲊潭。

蒲鲊的近義詞

蒲鲊的近義詞有渾濁、混濁、污濁。

蒲鲊的反義詞

蒲鲊的反義詞有清澈、澄清、純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