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姓。 金 有 僕散浑坦 。见《金史·僕散浑坦传》。
“仆散”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来源与历史
“仆散”是金朝时期的复姓,属于女真族姓氏,常见于历史文献。例如,金代名将仆散浑坦(《金史·仆散浑坦传》记载)和仆散安贞均属此姓。该姓氏在金元时期较为活跃,后逐渐汉化或消失。
用法示例
历史记载中,“仆散”多用于人名,如仆散安贞曾领兵驻守两广,仆散揆在宋金战争中参与军事行动。
部分资料提到“仆散”可描述军队溃败、成员逃散的状态(如“士兵仆散”),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或辞典,可能为现代误用或特定语境下的引申义。建议优先以复姓含义为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金史》等史料或姓氏研究专著。
仆散是一个汉字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亻”和“散”。
亻是人的部首,表示与人有关的事物;散是汉字的一个独立字,表示散开、分散等含义。
仆散的拆分笔画为11画,其中亻部的2画,散部的9画。
仆散这个词源于古代文献《尚书·洪范》中的记载:“散汉而征舅氏。”用来形容汉族的人与舅氏分散、不团结的现象。
在繁体字中,仆散的写法仍然保持不变。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仆散在古时候的写法为:“仆”字的上面是一个小人的形状,下面是字“臣”的字形;“散”字的上面是一个“出”字的字形,下面是一个“心”字的字形。
以下是仆散的例句:
1. 需要团结一致,不仆散。
2. 清点人数,确保没有仆散的人员。
仆散的组词:仆从、散播、分散、散发。
仆散的近义词:离散、散乱、散布。
仆散的反义词:团结、集中、凝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