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蒲牒的意思、蒲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蒲牒的解釋

謂以蒲草作牒。《漢書·路溫舒傳》:“ 路溫舒 ,字 長君 , 鉅鹿東裡 人也,父為裡監門,使 溫 舒 牧羊, 溫舒 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蒲牒”為古代漢語複合詞,由“蒲”與“牒”二字構成。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蒲”指香蒲科植物,其莖葉柔韌可編織器物,如《說文解字》載“蒲,水艸也,可作席”;“牒”本義為古代書寫用的竹木片,《說文解字注》段玉裁釋“牒,劄也,厚者為牍,薄者為牒”。二字合稱“蒲牒”,特指以蒲草為載體的簡劄類文書,多用于記錄臨時事務或傳遞簡短信息。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路溫舒傳》“溫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指漢代學者路溫舒因家貧無竹簡,截取蒲草葉編連成冊以抄寫典籍的典故。這種書寫方式因材料易得、制作便捷,在古代民間書信往來中具有實用價值,但受蒲草纖維易朽特性限制,現存實物多見于幹燥地區考古發現(如甘肅居延漢簡中有類似材質文書殘片)。

網絡擴展解釋

“蒲牒”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詞語,其含義和背景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蒲牒”字面指用蒲草制作的簡牒(文書),引申為官方文書、證件或重要文件的代稱。該詞常用于形容具有法律效力或官方性質的公文、證明等。

二、詞源與典故

  1. 材質來源:古代蒲草(一種水邊草本植物)的莖葉可用于編織和書寫。因紙張尚未普及,人們将蒲草裁截成片(牒),編連成冊以記錄文字。
  2. 曆史典故:出自《漢書·路溫舒傳》。漢代學者路溫舒家境貧寒,以牧羊為生。他采集澤中蒲草制成牒片,抄寫書籍學習,後成為司法名臣。此故事衍生出“蒲牒寫書”的成語,比喻刻苦求學的精神。

三、使用場景

四、文化意義

“蒲牒”不僅體現古代書寫載體的演變,更承載着寒門學子勤勉向學的文化象征意義。其發音為pú dié(注音:ㄆㄨˊ ㄉㄧㄝˊ),現代漢語中雖不常用,但作為曆史詞彙仍具研究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

把場巴裡扁善扁挑采礦誠績處士橫議村園登蓬瀛颠跛玎玲番羅番休番捉飛星風樹酆獄奮肣規爲熇然畫帷化性起僞會歸講聞醬園驕才今古奇觀盡境計筭久盈髡鉗撩拂曼理悶答孩門阈明婚正配命诏樸實搶紅企劃氣派曲呂曲畏軟招入境證桑濮三皇商人扇聚社稷神濕濛濛十年寒窗輸積思歸睃看陶欣跳蹋通私饷章小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