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蒲牒的意思、蒲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蒲牒的解釋

謂以蒲草作牒。《漢書·路溫舒傳》:“ 路溫舒 ,字 長君 , 鉅鹿東裡 人也,父為裡監門,使 溫 舒 牧羊, 溫舒 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蒲牒”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詞語,其含義和背景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蒲牒”字面指用蒲草制作的簡牒(文書),引申為官方文書、證件或重要文件的代稱。該詞常用于形容具有法律效力或官方性質的公文、證明等。

二、詞源與典故

  1. 材質來源:古代蒲草(一種水邊草本植物)的莖葉可用于編織和書寫。因紙張尚未普及,人們将蒲草裁截成片(牒),編連成冊以記錄文字。
  2. 曆史典故:出自《漢書·路溫舒傳》。漢代學者路溫舒家境貧寒,以牧羊為生。他采集澤中蒲草制成牒片,抄寫書籍學習,後成為司法名臣。此故事衍生出“蒲牒寫書”的成語,比喻刻苦求學的精神。

三、使用場景

四、文化意義

“蒲牒”不僅體現古代書寫載體的演變,更承載着寒門學子勤勉向學的文化象征意義。其發音為pú dié(注音:ㄆㄨˊ ㄉㄧㄝˊ),現代漢語中雖不常用,但作為曆史詞彙仍具研究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蒲牒的意思

《蒲牒》(pú dié)一詞的意思指的是古代傳遞信息、通報命令的文書或文牒。它是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蒲”和“牒”。

拆分部首和筆畫

“蒲”字的部首是“艸”(草的意思),它由10個筆畫組成;而“牒”字的部首是“片”,它由8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蒲牒》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它的原意是指用蒲草編織的文牒。蒲草是一種多年生植物,莖長而細,適合編織。在古代,人們通常将信息寫在紙上,然後用蒲草編織成蒲牒,方便攜帶和傳遞。

至于繁體字,蒲牒的寫法是「蒲牒」(pú di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以《蒲牒》來說,漢字的形狀和結構在古時候更加簡潔和樸素。例如,“蒲”字的早期寫法是「蒐」,表示的意義與現在的相同;而“牒”字的早期寫法是「帖」,也表示文牒的意思。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狀逐漸演變,才有了現代的寫法。

例句

1. 他拿着蒲牒到處奔波,為了傳達上司的命令。

2. 在古代,文人雅士常常以蒲牒書寫自己的詩文。

組詞

1. 蒲草:一種多年生植物,常用于編織蒲牒。

2. 紙牒:用于傳遞信息的紙張或文牒。

3. 文牍:指文書、書信等文件。

近義詞和反義詞

1. 近義詞:文牍、文書、文簿

2. 反義詞:口頭、傳言、口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