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剖棺戮屍。 唐 劉知幾 《史通·采撰》:“尋其生絶胤嗣,死遭剖斲,蓋亦陰過之所緻也。”
“剖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剖棺戮屍,即打開棺材并毀壞屍體,屬于古代對死者施加的極端刑罰或侮辱行為。該詞由“剖”(破開)和“斲”(砍削)兩個動詞複合而成,強調對屍體的破壞。
文獻例證
唐代劉知幾在《史通·采撰》中曾用此詞:“尋其生絶胤嗣,死遭剖斲,蓋亦陰過之所緻也。” 此處描述某人死後被剖棺毀屍,暗指其生前罪孽深重。
單字解析
使用提示
該詞現代已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語境。
剖斲(pōu zhuī)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部首:刂(刀)和斤(斧頭)。刀代表了切割、剖開的意思,斧頭代表了砍、劈的意思。這個詞的意思是用刀或斧頭砍開或剖開物體。
剖斲的筆畫數為7畫,刀部為2畫(刂),斤部為5畫(⺁)。
剖斲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時期的《周禮》一書中。在古代,剖斲多用于形容砍伐植物或者剖析屍體以獲取解剖知識,具有一定的醫學的意味。
在繁體字中,剖斲的寫法為「剖斵」。
在古代漢字中,剖斲的寫法略有不同。在篆書中,刀部寫作「刈」,斤部寫作「斤」。在隸書中,刀部寫作「刈」,斤部寫作「⺈」。
以下是一些剖斲這個詞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與剖斲相關的組詞:
以下是一些與剖斲相近義的詞語:
以下是剖斲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